泥
“泥”是會意兼形聲字。小篆從水從尼(親合)會意,尼兼表聲。隸變后楷書寫作“泥”。
《說文·水部》:“泥,水。出北地郁郅北蠻中。從水,尼聲?!保?,水名。從北地郡郁郅縣北方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中流出。從水,尼聲。)
“泥”的本義為泥水,讀作ní。引申指泥土、泥巴。如白居易《錢塘湖春行》:“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庇忠曛敢欢褤v成或壓成的柔軟的糊狀混合料。如“蒜泥”、“土豆泥”。
“泥”又讀作nì,引申指用泥涂抹、粉刷。如王建《田家留客》:“不嫌田家破門戶,蠶房新泥無風土?!庇忠曛缸铚⒆枞?。如《論語·子張》:“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又引申指不變通、拘執(zhí)。如“拘泥”、“泥古”。
上一篇:《治》字義,《治》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治》
下一篇:《注》字義,《注》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