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
“氏”是象形字。甲骨文像種子初萌長出一根一芽之形。金文大體相同,只是又長出了一條根。小篆承接金文并文字化。隸變后楷書寫作“氏”。
《說文·氏部》:“氏,巴蜀山名岸脅之旁箸欲落墮者曰氏,氏崩,聞數百里。象形,乀聲。凡氏之屬皆從氏。”(氏,巴地、蜀地將山崖側邊附著而將要墮落的山巖叫做氏。氏崩塌,方圓幾百里都能聽到。象形,乀表聲。大凡氏的部屬都從氏。)
“氏”的本義是古代貴族一種標志宗族系統的稱號。上古時,“姓”是一種族號,“氏”是“姓”的分支。后來子孫繁衍,一族分化成若干個分支,每一個分支都有一個特殊的稱號作為標志,以便和別的分支區別開來,這就是“氏”。
此外,“氏”也用作遠古傳說的人物、世襲官職后面的稱謂。如“伏羲氏”等。
上一篇:《毋》字義,《毋》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毋》
下一篇:《治》字義,《治》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