蔑
“蔑”是會意字。甲骨文從苜(像眼上有眵的樣子),從伐,用眼上有眼屎、持戈征伐,會困倦睜不開眼之意。金文大致相同。小篆變為從戍,并整齊化。隸變后楷書寫作“蔑”。
《說文·苜部》:“蔑,勞目無精也。從苜,人勞則蔑然;從戍。”(蔑,疲勞,眼睛沒有精神。從苜,表示人——疲勞就兩目無神的樣子;從戍。)
“蔑”的本義為困倦睜不開眼。由目不明引申為目不正視、瞧不起。瞧不起就是小看,故引申為小、微小。如揚雄《法言·子行》:“視日月而知眾星之蔑也。”由眼眵糊住了眼,引申指涂污、污染。如“污蔑”、“誣蔑”。
上一篇:《莫》字義,《莫》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莫》
下一篇:《覽》字義,《覽》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