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譙周》人物謀略形象特點
●以史為鑒,旁敲側擊/窮兵黷武,必致瓦解/審時度勢,權衡輕重
譙周是三國時代的著名歷史學家,蜀漢智士。譙周治史,重在經世致用,以史資政。不為尋章摘句之學,不為玩物喪志之學。
在譙周的心目中,歷史蘊藏著無窮的經驗和教訓,匯集著成功與失敗的原由。歷史能使為政者盡快變得成熟、老練、聰明、通達。
譙周善于結合社會實際問題,利用鐵的歷史事實,從事類比,進行總結,得出不可移置的結論,使人無可辯駁,信服不已。
史學是譙周從事政治活動的有力工具,正是因為譙周鉆研歷史,才不信邪,能獨立思考,實事求是,堅持立場,巋然不動。從而在錯綜復雜的形勢面前,選擇正確的道路,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在極其激烈的競爭中,營造優勢,立于不敗之地。
譙周字允南, 巴西郡西充縣人。 他的父親譙賆,字榮始,研讀《尚書》,兼通經書及《河圖》、《緯書》等。州、郡長官征召他為官,他都不應召,州中也就隨順其意任命他為師友從事。譙周年幼即成了孤兒,和母親、哥哥生活在一起。長大后,沉溺于典籍、埋頭學業。家中窮困也不曾理會過生計、財產。他誦讀典籍,高興地獨自發笑,以致忘記寢食。他對《六經》研究精深,尤其擅長書信。很懂得天文,但不留意; 諸子所著的文章如不是心中專注的,就不全部閱讀。身高一米八四,體態容貌質樸無華,性情坦誠而不掩飾,沒有倉促間暢言論辯的口才,但懷抱博學、胸藏機敏。
建興年間 (公元223~237年),丞相諸葛亮兼任益州牧,任命譙周為勸學從事。諸葛亮在前線軍營去世,譙周在家中聞訊后,即刻動身奔赴,隨即有詔書制止奔喪,只有譙周因為走得很快得以到達。大將軍蔣琬兼任刺史,升譙周為典學從事,總管一州的學者。
上一篇:三國《諸葛瑾》人物謀略形象特點
下一篇:三國《賈詡》人物謀略形象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