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英,明代戲曲家吳炳《西園記》傳奇中的人物。
趙玉英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體弱多病,再加上父母訂下的未婚夫王伯寧(王白丁)不學無術、天性粗俗,因此,滿腹心事,愁上加愁,常常獨自悲嘆“冰心未消,怕花星錯交,整日價把眉尖簇碎誰知道”。她在西園紅樓上偶然邂逅書生張繼華,陰錯陽差,張繼華把她當成王玉真而吐露情懷。趙玉英開始覺得好笑;一個素昧平生的人竟對自己說起瘋話來??擅媲暗乃嫒萦⒖?、儀表翩翩,這哪像瘋子?她不由得把簾子微微開啟,以睹他的奕奕風采。當張繼華口誦詩句給她聽,她雖覺得莫名其妙,但對張繼華的才華十分佩服,并暗暗心動, “不由人不暗引情腸”。她回閨房后,情思縷縷,想自己性格聰慧,姿容絕代,卻被許給了一個丁,真是紅顏薄命!剛才園中遇到的那個少年,手弄殘花,口吟新句,雖屬猛浪,但亦清狂可喜,風度翩翩。世上雖有才子,但她這樣的佳人卻無緣匹配。悲傷之極,不禁潸然淚下, “心悲哽,惡因緣問何人譜定?怕月下模糊渾錯訂”。她病體難支,自嘆“誰憐薄命”。因而一病不起,自春歷夏,寒攻熱逼,奄奄一息,自知朝不保夕,遂將裝奩飾品贈送給親如姊妹的王玉真。臨終之時,仍惱恨與王白丁的這場姻緣,慶幸自己總算能死了,可以躲過這種不遂人意的婚姻,可以回避這個令人討厭的庸俗無賴。這實際上是在向黑暗的吃人禮教抗議,對那斷送青年人青春幸福的包辦婚姻控訴,真正做到了“可憐紅粉,豈委白丁;誓不俗生,情甘怨死”。
趙玉英雖然抱恨身亡,一腔怨魂不散。張繼華以為死去的趙玉英正是自己心上人,又以為是為相思而一病身亡,便聲聲哭喚趙玉英。趙玉英的亡魂在九泉之下,聽見有人聲聲呼喚自己,便趕來看是誰在喚她,知道張繼華鬧了誤會,她仍為其一片深情所感動,想到自己當初如果許配給了這個多情英俊的人,就是死了也心甘。 “咳,就算差了,自是天下有情人,只這幾聲叫喚,我趙玉英也消受不起了?!彼龥Q心“但情真何爭錯”,認假為真,投入到對張繼華的愛戀之中。她對這愛情是這樣真摯,盡管戀愛的雙方是一人一鬼,但照趙玉英看來, “鬼情還解似人情”。但又怕說出自己是鬼魂的真相會嚇壞了張繼華,只得冒名頂替,借用王玉真的名字去會張繼華。見了他,又不禁滿臉害羞,忸忸捏捏。她見張繼華才華蓋世,人品兼優,動情不已,顧不得人鬼相隔。當張繼華說就是鬼也愛著她時,趙玉英感動得熱淚盈眶,相信張繼華是真正的有情人,于是,同張繼華一起拜天地,海誓山盟,表示要同衾共枕,趙玉英意猶未足,要張繼華死后也與她埋在一起。自此以后,她夜去明來,與張繼華儼然成了一對恩愛夫妻。
但是,趙玉英并不是不考慮別人幸福的自私自利的人。正因為她愛張繼華,所以為了張繼華的前途,她覺得人鬼相纏,終究不能長久,而王玉真與張繼華才真正相配。但張繼華對愛情是那么的專一,自然不同意。趙玉英內心感激不已。她再三勸說,張繼華仍堅決不允。趙玉英便假裝發怒,張繼華在她的逼迫下,不得不違心地同意了。恩愛才及兩月,看看就要與張繼華分離,趙玉英心如刀絞,悲悲切切,恨淚滾滾,喊出: “難道我孤窮運死不拋,歡場未踏妒先招?!彼詈髞硐驈埨^華告別時,告訴了他真相,說出了自己是鬼,這時張繼華卻不再害怕,表示要與她廝守在一起,趙玉英淚流滿面,囑咐張繼華向王玉真問好,代她拜上年邁的父母,在悲戚之中,她只有把苦楚埋在心頭,不忍心再去攪亂張繼華與王玉真夫妻的美滿生活,悄然離去。
趙玉英這樣一個弱女子,實在是封建社會的犧牲品,在那個沒有婚姻自由的時代,為了家族的利益,她便被不負責任地許配給粗俗無知的王白丁。本來就已體弱多病的她,怎么能不增添新的煩惱。她的死,一方面是這種包辦婚姻逼迫的結果,另一方面也是她不甘受人擺布的抗爭。她是帶著一腔怨恨死去的,死后與張繼華的愛戀,恰恰表明了這個弱女子在活的世界上不能自由尋找如意的情人,而在鬼魂的世界里,卻要大膽地去愛,去享受青春和愛情,這不啻是對現實的辛辣諷刺。趙玉英沒有《牡丹亭》中的杜麗娘大膽,但她這樣的弱女子在那個時代卻更為普遍,她是這種要求婚姻自主的弱女子的典型。在她的身上,集中體現了人民群眾追求個性自由和解放的理想。
上一篇:《趙玉林》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
下一篇:《趙盼兒》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