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施字友先,是李漁《風箏誤》傳奇中的反面人物形象。
戚友先自幼驕縱,不思上進,只習下流。他奉“及時尋樂”為人生哲學,賭錢、嫖妓、打雙陸、蹴氣球之類不正經的玩意兒,都成了他的賞心樂事。他視婦女為玩物, “美惡兼收,精粗不擇”。在妓女堆里,他如魚得水,丑態百出,而且樂此不厭,一味追求肉欲的滿足。這和韓琦仲講究情愛,要求天姿、風韻和內才三者齊備的擇偶標準相比,真可謂判若云泥。
誤會是推動《風箏誤》劇情發展的契機,也是展現人物性格的手段。戚友先與詹愛娟之間的喜劇沖突,也是由誤會引起的。愛娟曾冒充乃妹淑娟,利用韓琦仲魯莽求婚的機會,誘引琦仲幽會,遭到拒絕。她把戚友先當作前次拒絕她的“戚郎”——韓琦仲。故而在成婚之夜,自作多情地問道: “戚郎,我只得一年不見你,你怎么就這等老蒼了?”戚友先正因愛娟貌丑無比感到驚訝,聽到愛娟的自供,不覺大怒,在新房里發作起來,大興問罪之師。這是很有諷刺意義的喜劇場景,慣于嫖娼宿妓的淫棍,一本正經地指責新娘子婚前偷漢。然而,戚友先的性格決定了他的發作是色厲內荏的,到頭來不過是無賴漢的要挾而已。愛娟之母梅氏息事寧人的調停斡旋,當面許諾戚友先只要不鬧開去,婚后任他三妻四妾,絕不干預。戚友先立即見風使舵,偃旗息鼓,與愛娟成親。于此,紈绔子弟戚友先腐朽的性愛觀,又得到了形象的刻畫。妻子那鼻凸睛凹奇丑無比的容顏,以至她早就設法勾引男人等不良行徑,他都可以不予計較,不加追究。唯一重要的是愛娟不能成為他玩弄女性的束縛!
喜劇往往離不開諷刺。諷刺是揭露,是鞭笞和唾棄。戚友先和詹愛娟結合的丑惡言行,正體現了劇作者以諷刺的口吻來對反面人物和丑惡事物的抨擊、否定。戚友先的性格決定了他絕不放棄對美色的追逐。 “我戚友先娶了詹家丑婦,弄得情興索然。誰料他的妹子,倒生得十分標致,前日偶然遇見,真是仙子臨凡,嫦娥出月。”可惜,淑娟住在隔墻,不能夠日親月近,勾搭上手。戚友先在墻上鉆了一個只容得一只眼睛觀望的小洞,時時張望、低喚。其卑劣的內心世界,栩栩如生地暴露在觀眾面前。
鉆墻窺視還不是戚友先的最終目的,他繼續用行動將他人面獸心的本性表現出來。心懷鬼胎,惟恐戚友先討小老婆的詹愛娟,在這一點上幫了戚友先的忙。這對風騷婦、浪蕩子設計將淑娟誑騙到家,妄圖加以污辱。他們為了滿足獸欲和私利,不惜破壞他人的幸福和快樂,也不管她是自己的至親骨肉。在房里,愛娟假意與淑娟寒暄之后,借故避開。躲在馬桶旁邊的戚友先鉆將出來,開始了淫棍與淑女之間的正面沖突,獸性與人性之間的直接碰撞。 “娘子去了,小姨坐在那邊,……只怕他見了我,定要驚荒做作,不若攻其不意,打從后面走去,一把摟住,使他脫不得身,才是個萬全之計。”簡直是預謀的強奸,幸好淑娟及早發現,將床頭掛的那柄辟邪之劍,權充護身武器,殺退了戚友先欺凌。這一場人獸間的搏斗,恰似一面巨大的三棱鏡,把反面人物戚友先和愛娟的丑惡形象折射出來,凸現在觀眾讀者面前;同時也映襯出淑娟的品格,如同蓮花那樣,雖受污泥濁水的侵襲,卻仍然婷婷玉立,愈顯光彩。
李漁編劇十分重視通過人物的言行,來刻畫表現其內心世界,所謂“欲代此一人立言,先宜代此一人立心。”(《閑情偶寄·語求肖似》)戚友先畢竟不是完全喪失廉恥之心的流氓,至少表面上他還需要裝做一本正經,尤其是在眾人的面前。戚友先和韓琦仲的老岳丈詹烈侯升官回鄉,戚韓兩連襟,愛娟淑娟兩姊妹,梅氏柳氏兩岳母,團娶在一起。于是,由風箏引起的種種誤會即將全部消除,不僅真假淑娟得以當面認清,真假戚公子得以恢復尊容,就是梅氏和奶娘的慫恿牽線,以及愛娟與戚友先狼狽為奸的誘奸陰謀等等都將一一揭露。對此,戚友先是很驚慌的,他唯恐在眾人面前徹底顯露本相。所以當淑娟與柳氏母女兩人指著愛娟,竊竊耳語時,他馬上醒悟到誘奸淑娟不遂之事可能被當面戳穿,韓琦仲“說我調戲他妻子,這場怨恨,怎得開交?”就背過身去,自言道。 “須要生個法子,騙老韓出去,不等他聽見才好?!闭身n琦仲也怕夤夜赴約之事東窗事發,被“戚公子聽見,說我調戲他的妻子,這場怨恨,怎得開交?”情急之余,背過身去,同樣說道: “須要生個法子,騙老戚出去,不等他聽見才好。”雖然出于不同的原因,韓生是誤會,戚某是故犯。但無論如何調戲對方妻子的事總是見不得人的。以致他們兩人同時幾乎用完全相同的語言、動作,袒露了各自的心情,產生極其強烈的喜劇效果。戚友先的虛偽,韓琦仲的遮丑,以及堂堂詹府上的種種家丑,都在觀眾讀者的笑聲里受到了揶揄。
“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魯迅的話也可用來概括戚友先這個反面人物。它撕破給人看的是:不務正業,好色貪淫。李漁塑造人物,“欲勸人為孝,則舉一孝子出名,但有一行可紀,則不必盡有其事;凡屬孝親所應有者,悉取而加之。亦猶‘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一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其余表忠表節與種種勸人為善之劇率同于此?!?《閑情偶記·審虛實》)看來戚友先這個人物正是用這樣的方法塑造的,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了他那顆“勸人為善”之心。戚友先這個人物形象的塑造,是相當成功的。
上一篇:《戎冠秀》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
下一篇:《晴雯》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