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綽號“黑旋風”,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長篇小說《水滸傳》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李逵出身在一個窮苦農民的家庭。這是一個“黑凜凜的漢子”,風霜雨露的吹打,驕陽烈日的烤曬,使得他“黑熊般一身粗肉,鐵牛似遍體頑皮”,鄉里人稱他為“鐵牛”。這個親切美好的小名,包含著人們對他強健體魄和憨直性格的贊美。他的哥哥“專與人家做長工”,勞苦終年,養活不起雙目失明的老母親。貧苦的出身,艱難的家境,從小養成了李逵耿直抗爭的性格。他在鄉里打死了人,流落到江州做了一名看守監獄的小牢卒,過著一種百無聊賴的生活: “他是個沒頭神,又無家室,只在牢里安身,沒地里的巡檢,東邊歇幾日,西邊歪幾時,正不知那里是住處。”潦倒的境遇,又使他養成散漫不羈的習性:出言不遜,待人不恭,不曉阿諛,魯莽使性。然而恰恰在他橫沖直撞、無所顧忌的蠻干中表現出了一種“天不怕,地不怕”的斗爭精神。 “以強凌弱真堪恨,天使拳頭付李逵”。在弱肉強食的世道中,他對貪官贓吏,惡霸豪強有著本能的厭惡,是“專一路見不平,好打強的人”。
貧困的生活和坎坷的經歷,在李逵身上蘊藏著反抗封建壓迫的烈火。當宋江因醉后吟了反詩而出事的時候,戴宗和宋江都認為招來了大禍,李逵卻不怕: “吟了反詩打什么鳥緊!”江州劫法場救宋江時,他雖然還不曾參加梁山泊好漢的行列,但卻已把自己當成當然的成員。在宋江被綁赴法場,劊子手的屠刀即將揮起的一剎那,只見李逵“手握兩把板斧,大吼一聲,卻似半天起個霹靂,從半空中跳將下來,手起斧落,早砍翻了兩個行刑的劊子,便望監斬官馬前砍將來”。在整個劫法場的戰斗中,他表現得最為勇猛。晁蓋贊賞他:“難得這個人!出力最多,又不怕刀斧箭矢!”劫法場成功后,宋江向幾十位好漢提出一齊投奔梁山時,語聲未絕,李逵就跳將出來叫道: “都去,都去,但有不去的,吃我一鳥斧,砍作兩截便罷!”李逵上梁山,不像林沖,楊志他們是“逼”上的,他完全是主動自覺地奔上梁山的。
在梁山泊起義的隊伍中,李逵是一個心地坦誠、性情粗豪的漢子。他性如烈火,嫉惡如仇,在除暴安良,救人危難的斗爭中,表現出勇猛無比、萬死不辭的無畏品質和英雄氣概。有時他“提起鐵錘大小拳頭”,赤膊上陣,更多的則是“輪起兩把板斧”, “火雜雜”地沖殺在前頭,如咆哮的怒濤,如狂卷的颶風。惡霸地痞,官軍贓吏,只要一聽“黑旋風李逵”的大名,無不聞風喪膽,落荒逃命。當柴進受殷天錫欺壓不敢反抗、幻想著仗丹書鐵券依條例打官司時,李逵卻根本不相信那一套: “條例,條例,若還依得,天下不亂了!我只是前打后商量!”一頓拳打腳踢,便把殷天錫打死了。他還大膽地把斗爭矛頭直指宋朝皇帝,上梁山的第一天,在筵席上他就大叫大嚷: “便造反,怕怎地!晁蓋哥哥便做了大宋皇帝,宋江哥哥便做了小宋皇帝,吳先生做個丞相,公孫道士便做個國師,我們都做個將軍,殺去東京,奪了鳥位。”這確實是一種“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的造反精神,在客觀上也反映了當時農民強烈的反抗要求。尤其為人們稱道的是,李逵反對招安最力。當宋江在菊花會上吟《滿江紅》詞,表示“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時,他便“一腳把桌子踢起,攧做粉碎,大叫道: ‘招安,招安,招什么鳥安!’”后來朝廷派陳太尉來招安,他便把“圣旨”扯得粉碎。即使在宋江受了招安之后,李逵還屢屢要反上梁山,甚至宋江在吃了“御賜”的鴆酒后,怕的是自己死后,李逵“嘯聚山林”,再次造反,于是設計也讓李逵吃下了藥酒,李逵死后,宋徽宗夢游梁山泊時,還見他高叫“報仇”, “掄起雙斧,徑奔皇上”,嚇得宋徽宗出了一身冷汗。這是一個無視封建秩序和帝王尊嚴,堅定不屈的造反者形象,也是李逵這個人物特別具有光彩的重要原因。
李逵外貌丑陋,舉止粗魯,是個地地道道的粗人,可是在他“丑”、“粗”的外形之下,卻有一顆純樸善良的心。他嗜酒如命,但為了照顧好因反詩而坐牢的宋江,竟能做到滴酒不沾,對宋江是“寸步不離”, “早晚在牢里服侍”。柴進被囚在枯井中,從井口望下去,黑洞洞的,不知深淺,是他自告奮勇,兩下枯井,救出柴進。他從梁山回家接娘,在林中遇見冒他大名千“剪徑”勾當的李鬼,他怒火中燒, “劈手奪過一斧來便砍”,廝殺之下,李鬼哪能招架,正當李逵的板斧砍下之時,李鬼謊說家中有個九十歲的老母無人贍養,殺他一人,等于殺了老母時,李逵頓起憐憫之心,不僅饒了他一命,反以十兩紋銀相贈。作者正是通過這些事情的敘述,真實地表現了這個又粗又黑漢子淳樸敦厚,善良寬容的品質。幾百年來,人們為李逵的這些優秀品質所感動,并因此而原諒了他的粗蠻和莽撞。
不掩飾顧忌,不弄虛做作,赤裸裸地表現自己的情感,這是李逵性格中的另一基本特點。他去接母親,是為了讓母親到山寨享幾天福;他要殺去東京,是為了當大將軍,在“那里快活”。這里沒有一點的虛偽做作,完全是內心真實情感的流露。在對待梁山泊聚義的事業上,他更表現出一片真情忠心,任何敗壞梁山聲譽的事情在他看來都是無法容忍的。他對宋江是非常敬重的,初次見面, “撲翻身便拜”,到梁山后, “兩人情分最重”,他曾說過: “哥哥殺我也不怒,剮我也不恨。”可是當他誤聽宋江強奪民女的消息后,卻火性頓起, “氣做一團”,怒沖沖地奔回梁山,到了忠義堂,二話不說, “拔出雙斧,先砍倒杏黃旗,把‘替天行道’四個字扯做粉碎”,緊接著, “拿了雙斧,搶上堂,徑奔宋江”,要砍殺這個搶劫“婦女”的“畜生”,甚至不惜以自己的頭顱跟宋江打賭對證。人們是可以想象到這個五大三粗,又莽又躁的李逵當時狂怒的情狀的。這里,他嫉惡如仇的性格完全超越了兄弟情意的范圍,由對宋江五體投地的崇拜到對宋江失檢行為的無比憤怒,淋漓盡致地顯示了他的剛烈正直和對梁山事業的赤膽忠誠。在人物關系發生顯著變化中,作者對李逵性格的刻畫已不停留在對某個性格側面的描述,而是已經上升到了典型化的高度。
莽直剛烈的李逵,同時也是一個天真頑皮的李逵,作者還常常以詼諧的語言,夸張的手法,賦予他以喜劇性格,顯現出李逵性格的特殊性來。李逵聞悉“宋江”強搶民女,大鬧忠義堂,待查明事由曲直,才知闖下大禍,他“賭輸了這顆頭”,難免有點后悔。燕青教他“負荊請罪”之法,李逵又感到“惶恐”。這矛盾的心理使他在忠義堂上演出了一場詼諧劇:“只見黑旋風脫得赤條條的,背上負著一把荊杖,跪在堂前,低著頭”,任憑宋江怎樣向他泄怒,他都默不作聲, “之后又自討軍棍受罰而裝愚守拙起來”。試將李逵前邊砍旗扯字的狂怒暴躁與此時的“裝愚守拙”對照,真是諧趣橫生,令人可笑可愛。可笑的是他輕信人言,鬧出笑話,可愛的是他老實忠誠,知錯就改。梁山軍攻下壽張縣后,李逵“把綠袍公服穿上,把角帶系了”,打扮成知縣坐衙審案, “取一回笑耍”,由兩個牢卒裝做廝打來告狀。衙門前圍了許多百姓觀看。李逵的判決是: “這個打了人的是好漢,先放他出去。這個不長進的,怎地吃人打了,與我枷號在衙門前示眾。”這種戲謔式的判決不僅使“縣門前看的百姓,那里忍得住笑”,也會使讀者忍俊不禁的。然而笑后也自然會引起人們的深思,在貪官污吏魚肉百姓的現實中,只有反抗才能避免任人宰割的命運,李逵的判決又是完全符合他的性格發展邏輯的。朝廷派人招安,他打了欽差,扯了招書,高聲叫道: “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偏我的哥哥做不得皇帝!”淋漓的話語固然表現了他蔑視皇權的無畏精神,但“你的皇帝姓宋”,卻令人覺其可笑滑稽,而在這個目不識丁的粗漢子身上表現出來的憨直和幼稚卻使人感到親切和可愛。作者正是通過李逵這些荒謬背理的行動和語言,揭示出了他直率、單純、剛直、天真的美好本質,從而構成李逵所獨具的喜劇性格。李贄稱贊李逵是“趣人”、 “妙人”,金圣嘆說: “李逵是上上人物,寫得真是一片天真爛漫到底”,正是揭示出了這種顯著的個性特征。
《水滸傳》中塑造了許多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如林沖、魯達、武松,然而當他們一旦上山,其性格就淹沒在眾多的人群中了,而李逵從他一登場到終篇,都沒有減弱其藝術魅力。這主要是作者處處從生活出發,注意通過富有人物個性化的語言和典型的細節來開拓人物的性格,注意人物性格的一般特性,更注意人物的鮮明個性,從而使李逵的形象血肉豐滿,生動傳神。他給我們的美感是那樣清晰,那樣強烈、他又黑又丑,卻又善又真;他粗魯大膽,莽撞豪烈,是震撼人心的粗獷之美,他又胸無芥蒂,單純頑皮,是令人心悅意愜的天真純凈之美。這兩種看來截然不同的美,卻極其自然地融和在他的身上,形成個性獨特的性格風貌,使他成為我國古典文學寶庫中雅俗共賞的不朽藝術形象。
上一篇:《李逵(一)》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
下一篇:《李逵(二)》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