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大生,是沙汀一九四六年的長篇小說《還鄉記》中的主人公。
貧苦山民馮大生生活在四川偏僻的山村——林檎溝。這是一個具有農民自發斗爭傳統的窮山溝。小說寫到三十年前“出過一幫‘土匪’,吃了官兵一場狠心的‘圍剿’”。其中“土匪頭兒”就是馮大生父親的同宗兄弟。自從那次農民暴動被“官兵”鎮壓以后,貧苦山民飽受剝削和壓迫,紛紛逃亡??箲鹨詠?,這里實行保甲制度,遭受野蠻的封建統治, 山民們“則多半是被抓了壯丁”。馮大生就是在保隊副徐爛狗誘迫下, 賣為壯丁,背井離鄉過著有天無日的生活,后他開小差逃回故鄉,又目睹“太上保長”羅敦五和鄉長楊茂森合謀掠奪山民的筍子。處在這樣的社會環境,舊仇新恨激起他強烈的反抗意識。
小說以林檎溝為背景,描寫馮大生處理他妻子被強占事件和筍子事件的活動,表現了他思想的逐漸成熟,刻畫了他堅韌頑強的反抗性格。
馮大生是一個強悍的反抗者?;剜l后他得知妻子已被徐爛狗強占,痛心入骨,“臉色蒼白,周身發顫”,提起斧頭,闖進徐家的院子,要與徐爛狗拼命,因被爛狗媽纏住,復仇行動未能如愿進行。
第一條鋌而走險的復仇之路失敗之后,馮大生尋求第二條復仇之路。他寄希望于上告,企圖依靠鎮保長公斷。他“上咐保長”碰壁,又上訪鄉長,跪下叩頭,請鄉長“評斷,評斷”,主持“公道”。接著又按鄉長的意愿找狗師爺準備花費六百元“寫一報告”。盡管鄉長與“太上保長”等有矛盾,但在對付山民的筍子問題上,他們是一致的,因而在處理徐爛狗強占馮大生妻子這一事件上,他們是站在徐爛狗一邊的。老實的馮大生以為鄉長能為自己主持公道,四處奔波賣柴籌款,完全陷入騙局,結果于事無補?,F實促使他認識了國民黨基層政權的真面目,丟掉了幻想。
這時,林檎溝糧價上漲,春荒威脅著山民,而“太上保長”和鄉長又打著“合作事業”的幌子,強行壟斷竹筍的收購,大規模地盤剝山民。面對此情此景,馮大生忍無可忍,毅然投身到山民保衛筍子利益的斗爭中去,從個人復仇走上了集體斗爭的道路,他的反抗性格閃出了新的光芒。這不但表現為他敢于針鋒相對地與惡勢力搏斗,而且還表現為他善于斗爭,逐戶串聯,組織山民,團結山民,識破惡勢力的陰謀伎倆,捍衛山民的經濟利益。
在收購筍子這場斗爭中,“太上保長”等人在山王廟召集會議,擺出一副“文明”面孔,打著辦“公益事情”的旗號,收購竹筍,采取所謂“讓步政策”允許每擔筍子山民可留下一、二十斤自行處理,迷惑人心,實行野蠻掠奪。馮大生站在斗爭的最前列, “偏要摸老虎屁股”, “同保長們斗一斗”。他克服了以前個人復仇時的莽撞行為和盲目性,聯絡貧苦老農張大爺和青年農民劉大旺等,在張大爺家里會商以后。與廣大山民“聯手”起來,揭穿鄉鎮保長魑魅魍魎的“呵、哄、駭、詐”的伎倆。在保長進溝收筍時節,又組織山民拒絕打筍。在山王廟第二次會議上,由鄉長出告示,武裝所丁、保長出面脅迫山民打筍的關鍵時刻,馮大生又挺身而出,大義凜然,面對面的交鋒,使“保長始而失措,繼而羞慚,接著便發火了”。集體的斗爭,使他認識到“若果不起來抗爭,他們往后的命運將更不堪設想”,因而他義無反顧,敢于斗爭,表現出反抗的堅定性和一定的階級覺悟。
保長對馮大生的反抗行為恨之入骨,在會場上以抓逃兵為名逮捕了他。山民們群情激動,同仇敵愾,馮大生義正辭嚴,揭露了非法抓人的陰謀,告誡人們“這些紙包火的事情騙不了人”!山民的“嘈吼”形成了高潮??墒墙K因缺乏組織領導和斗爭經驗,在“太上保長”軟硬兼施下,這次自發的集體斗爭還是失敗了。
馮大生短暫的回鄉,經歷了個人復仇和集體反抗,最后他再次逃亡。這時的他已認清了黑暗的林檎溝,是“大家褲子都沒有穿的,還要受盤剝”的所在。但他堅信“陽溝里的篾片都有翻身之日”,終于踏上了他的求生之路。
小說通過馮大生回鄉的遭際,揭示了在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農村基層政權橫征暴斂給農民帶來的深重的苦難和農民自發的反抗斗爭,構成了舊中國農村真實的歷史畫卷。作者對馮大生這個人物的塑造雖不如《淘金記》中的人物那樣豐滿和完美,但人物刻畫仍真實而生動,在巧妙的格局中時有波瀾。特別是小說表現了新的主題和新的人物。馮大生等農民不再是愚昧“白癡式”的人物,而是具有強烈的反抗精神,對生活有向往的典型形象,這是小說的成功之處。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方羅蘭》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