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題解析
[解題]文明(civilization),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綜合,往往特指精神財富。文明是自我的修養,文明也凝聚著民族的氣質和魂魄。文明是社會和諧的標志之一,文明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文明是人的素質、涵養、受教育程度的綜合體現。
[析題]文明是什么呢?你可以通過自己對文明的了解來談談對于文明的感受。當人寫下了第一個象形文字,文明時代就具有雛形,在這幾千年來,文明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文明對于人類來說,有什么樣的重大意義呢?我們為什么需要文明?人類締造著文明,文明又指引著人類前行。文明的生命力何其強大,多少古老的民族在歷史長河中灰飛煙滅,但他們創造的文明卻散發出日益璀璨的光芒。
假如沒有文明,我們的社會會變成什么樣子呢?同學們,如果你們生活在一個野蠻的社會中,你們會遭遇到什么?你可以喚醒你的想象力。我們需要一個文明的社會,那么,我們又該如何做呢?面對不文明的現象,我們又該有什么樣的舉動?要如何才能讓人們都成為文明的公民?同學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展開自己的文章。
[溫馨提示]文明與文化是不同的,文化可以是一種文明,但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是文明,文化有先進與落后之分,而文明總是一個時代中先進的積極的文化。
思路導引
當原始人學會用火烤食物,野蠻時代走向了尾聲;蘇美爾的楔形文字、瑪雅的水晶頭骨、龐貝古城的精美建筑……文明見證著昔日的輝煌。就小處而言,文明又意味著個人的修養,它與禮貌為伴,與陋習抗爭。西方的 “女士優先” 、國內的 “五講四美”,都讓文明變成了一個充實的名詞。文明是實實在在的行為,只有從一點一滴做起,持之以恒,才能不斷提高自我。
人類為什么需要文明?如果人類沒有了文明會是什么樣子呢?我們可以從正反兩面對話題進行進一步的展開。在文明的社會中,是秩序井然的,是溫馨的,人與人之間是和諧的;在非文明的世界中,我們的生活將會充滿不愉快的爭斗。你可以通過具體的事例來論證你的觀點。
寫這樣的文章可以通過正面的渲染文明來增強說服力,也可以通過反面的對比來反襯、突出你的觀點。不要說大話與空話,通過具體的事例來進行論說會有更好的效果。
擁有了文明就是擁有了和諧,擁有了燦爛,擁有了發展。對集體而言,文明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斷進步的源泉與動力;對個體而言,文明是一個人良好素質的表現。缺乏文明的民族是可悲的,缺乏文明素質的個人也難以獲得生活、事業的成功。
我們需要文明,如何才能讓我們的社會在文明中前進?我們需要從哪些方面采取措施?從大的方面,我們要繼承中國傳統美德;從小的方面,我們要講禮貌……你可以從不同的方面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從我做起,做一個文明的人吧,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我們的社會會更加的文明與美好。
論點集錦
1.文明是人類智慧的最好果實。
2.文明是社會和諧的標志之一。
3.人類生活中的溫馨與理解需要文明的言行。
4.人類的秩序需要人們有較高的文明素質。
5.文明是人類物質和精神發展與進步的標志。
6.文明程度是生活質量高低的晴雨表。
7.富裕并不等于文明,而文明則能產生財富。
8.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養的人。
9.生活質量的提高,會促進文明的進一步發展。
10.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要同步發展。
論據超市
[理論論據]
※*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
—— (先秦)孔子
※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
—— 《左傳》
※公道達而私門塞,公義立而私事息。
—— (漢)韓嬰
※渴不飲盜泉水,熱不息惡木蔭。
—— (晉)陸機
※人之所以為貴者,以其有信有禮;國之所以能強,亦云唯信與義。
—— (唐)張九齡
※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 (宋)蘇軾
※順境的美德是節制,逆境的美德是堅韌,這后一種是較為偉大的德性。
—— 〔英國〕培根
※造物給你美貌,也給你美好的德性;沒有德性的美貌,是轉瞬即逝的。
—— 〔英國〕莎士比亞
※良好的社會最終還是要靠它的公民的品質。
—— 〔英國〕斯賓塞
※在一個文明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美德。
—— 〔法國〕孟德斯鳩
※一個人的美德絕不能從他特別的努力來測度,而要從他每天的行為來測度的。
—— 〔法國〕帕斯卡
※在任何地點、任何時代,為公益作出最大犧牲的人,都是人們會稱為最道德的人。
—— 〔法國〕伏爾泰
※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
—— 〔法國〕雨果
※人們在批判社會的時候,卻往往忘記了自己的責任。
—— 〔德國〕恩格斯
※帶來安定的是兩種力量:法律和禮貌。
—— 〔德國〕歌德
※應當重視你在街道上的行為,一個國家國民的教育程度,最容易從他們在街上的行為和舉止看出來了。你在街上的表現就能說明你的整個教養。
—— 〔意大利〕亞米契斯
※德行告訴人們:反抗誘惑吧,那樣你才有更多的機會做出高尚的行為來。
—— 〔俄國〕車爾尼雪夫斯基
[事實論據]
相互禮讓的讓泉
醉翁亭旁有一泉,此泉共有兩個泉眼,一個泉眼流水時,另一個泉眼就不流,隔一會兒則反之。這種自然現象如同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禮讓,因此人們形象性地給它取名為 “讓泉”。
今天的武漢人
湖北省武漢市在加強城市精神文明建設活動中,組織百萬市民參加社會公德實踐,始終以提高人的素質為中心,以社會公德教育為重點,全面塑造武漢人新形象。2000年9月25日,武漢市有關方面決定由60輛出租車組成車隊,義務載著150位離退休老干部游江城。結果報名的出租車司機特別踴躍,達2 000多人。武漢市委主要領導介紹說,如今,武漢每周都有10萬市民參加義務勞動,常年有40 000多個幫貧濟困的 “吳天祥小組” 活躍于街道。公德建設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數年前,武漢江岸區一條街道舉辦花展,數千盆鮮花被人哄搶。2001年武漢市接連舉辦的幾個會節期間,全市有100多萬盆鮮花點綴在大街上,卻無一丟失。
*文明引來的捐贈
大連多年來一直注重城市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市民的文明意識強,市民素質高。一位韓國客商本來準備向某一城市捐贈價值1 500萬元人民幣的行道樹坑保護罩,通過這一公益事業對自己的企業進行宣傳。可是,當這位客商途經大連,目睹了一塵不染的街道和彬彬有禮的市民時,連呼 “發現了新大陸”,當即決定,將這筆錢移至大連。
*貧困夫婦的得與失
美國報刊報道過這樣一則消息:一對窮困的美國夫婦都失業了,由于付不起房租,只好搬出久居的家,帶著兒子在汽車里暫時棲身。有一天,他們在路上撿到一個錢包,里面有2 500美元,這對于他們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呀。可是,丈夫的第一個反應就是這錢包應該交給警察局。妻子雖然也曾想過把它留下,但最后也認為應該交還失主。于是,夫妻倆就一同把錢包送到警察局。在警察局的幫助下,他們很快就找到了失主。按照美國的慣例,失主應付給撿拾者20%左右的酬金,然而,失主卻分文未付就走了。對此,警察局感到非常失望與遺憾,決定把這件事通過新聞界曝光。結果,這對窮困夫婦收到了全國成百上千封來信,給予他們熱情無私的幫助。他們共計收到6 000多美元,有200家公司向他們提供就業機會。
總理的道歉
貝克爾是澳大利亞的一位老人,有一次,他在一家商場內和當時任總理的霍克為養老金問題爭論起來,霍克一時沖動,罵了一句:“你這愚蠢的老家伙。” 事后,貝克爾越想越不服氣,一張狀紙把霍克告到昆士蘭一家地方法院。地方法院把傳票下到總理府,一時輿論為之嘩然。霍克也認識到自己罵人是不文明之舉,決定舉行記者招待會,就自己這句粗野的話公開向貝克爾道歉。他說:“那天我非常煩惱,但這不能成為我使用那種不文明的措辭的理由。如果我確實傷害了這位老人家,我愿意就此向他表示道歉,并請寬容我的不敬。”
中華世紀鐘傷痕累累
2000年初,中華世紀鐘鑄成。鐘體記載了20世紀中國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起著 “千年滄桑百年榮辱,鐘以載道字字皆音” 的作用。世紀鐘原來和許多公共雕塑一樣,沒設具體的工作人員加以保護,游客們可以挨近鐘體觸摸、拍照。但工作人員漸漸發現,隨著游客越來越多,世紀鐘上開始有 “污點”“傷痕”,一些不文明游客對它亂敲、亂刻、亂畫,弄得鐘體傷痕累累。對此,世紀壇管理部門不得不專門派保安輪流看守保護。
道德墮落者
某市發生過這么一件事:一位14歲的女中學生張歆黔不慎落水,當時有上百人圍觀,但是沒有一個人愿意下水相救。有一個男青年愿意救人,卻首先索要1 000元做酬謝,后來見沒人付錢,便拂袖而去。就這樣,張歆黔終于死在眾目睽睽之下。人們找來兩個在不遠處淘沙的工人,請他們把張歆黔的尸體打撈上來,他們竟問:“撈起給多少錢?沒撈起給多少錢?” 經過一番周折,尸體終于撈上來了,需要借用氣墊板抬尸體。氣墊板主人竟也趁機勒索了18元5角的 “損失費”。可見,文明的敗壞、道德的墮落,已成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大問題。
“不翼而飛” 的紅傘
1994年10月,天津水上公園用萬把紅傘設計了大地走紅藝術造型。整個展覽不到兩天,萬把紅傘便大都被毀壞、被盜走,令整個天津為之震驚。無獨有偶,兩年后的石家莊竟 “更勝一籌”,發生了 “搶傘事件”。1996年10月16日,安徽古井集團策劃了 “紅云映碧樹” 廣告,用兩千多把紅傘綴滿市中心近4公里街道兩旁的綠樹,不幸,只展覽了一天,紅傘即被 “洗劫” 一空。失落的紅傘引發了人們對社會公德問題的普遍關注,昭示出現階段一些人社會公德意識的缺乏。一些市民評論道,一把紅傘固然小,但它卻是道德的放大鏡,透視出人們的文明程度;紅傘固然可以遮風避雨,但遮不住 “拿” 傘者社會公德意識的缺乏。
[自我補充]
互動園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某漁業集團花了300多萬元修建草坪,美化環境。草坪建好后的第一天,總經理提前上班進行觀察。在20分鐘內,共有40位職工送孩子上幼兒園經過草坪,其中38位為了走近路,毫不心疼地踏草坪而過,只有兩位女工領著孩子繞過草坪沿水泥道走。總經理當日給這兩位女工每人2 000元獎金,并且在集團內部通報表彰。此事在社會上激起強烈的反響。
要求:①請以 “文明與公德” 為話題,自行立意,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②注意使用正反對比的寫法。
[實戰演示]
精彩范文
文明無價
佚 名
去年春天,當我在報上讀到這樣一則新聞時,還頗為吃驚:大連漁業集團花了300多萬元修建草坪,美化環境,總經理提前20多分鐘對員工上班進行觀察,發現40位職工中有38位領著孩子踏草坪而過,只有兩人帶孩子繞草坪而行。為了培養職工的社會公德意識和環境意識,這位總經理當即決定,給兩位沒踏草坪的職工每人獎勵2 000元。當時我想:這么大的投入和這樣的獎勵值么?
孔子曾有言:“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 當中央電視臺連續播出大連的精神文明建設成果時,我才醒悟過來:值!因為文明無價。現在看來,那種認為搞城市美化、綠化和各種文明建設不如把錢用來建工廠和改善生活的想法是目光短淺了。家有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城市文明是最好的招商引資廣告。市容環境優美了,市民素質提高了,社會風氣好轉了,城市的吸引力就會大增,就會成為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源。
事實正是這樣。大連多年來一直注重城市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市民的文明意識強,市民素質高。一位韓國客商本來準備向某一城市捐贈價值1 500萬元人民幣的行道樹坑保護罩,通過這一公益事業對自己的企業進行宣傳。可是,當這位客商途經大連,目睹了一塵不染的街道和彬彬有禮的市民時,連呼 “發現了新大陸”,當即決定,將這筆錢移至大連。最新統計資料表明,1996年大連外商比上年同期合同額增長67.7%,協議外資額增長47.1%。僅就這些而言,你還能說文明建設不值嗎?
文明無價。誰不愿自己的城市變得花園般美麗、寧靜和溫馨呢?而這美麗、寧靜和溫馨的環境,反過來又陶冶我們的情操,促使我們變成一群高素質的現代文明人。人改變環境,環境改變人,文明的環境住著一群文明人。這是一種精神變物質、物質變精神的良性循環。
美國報刊報道過這樣一則消息:一對窮困的美國夫婦,兩人都失業了,由于付不起房租,只好搬出久居的家,帶著兒子在汽車里暫時棲身。有一天,他們在路上撿到一個錢包,里面有2 500美元,這對于他們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呀。可是,丈夫的第一個反應就是這錢包應該交給警察局。妻子雖然也曾想過把它留下,但最后也認為應該交還失主。于是,夫妻倆就一同把錢包送到警察局。在警察局的幫助下,他們很快就找到了失主。按照美國的慣例,失主應付給撿拾者20%左右的酬金,然而,失主卻分文未付就走了。對此,警察局感到非常失望與遺憾,決定把這件事通過新聞界曝光。結果,這對窮困夫婦收到了全國成百上千封來信,給予他們熱情無私的幫助。他們共計收到6 000多美元,有200家公司向他們提供就業機會。
文明無價,文明能夠奠基成功的基石。人生的道路上,文明總是能讓我們收獲到這樣那樣的意外,而這些意外又是意料之中的。因為文明本身就是財富!讓我們帶著文明上路吧!
經典點評
本文論點鮮明,題目 “文明無價” 即是論點。為了說明自己的觀點,作者從幾個方面進行了論證:文明是招商引資的廣告,文明是社會風氣的前提,文明是經濟增長的動力源。在這里,作者通過大連加強文明建設,成功地發展了自己的經濟,引進了大量外資的事實為例,來進一步論說了自己的觀點:文明無價。結尾點明論點,首尾呼應,層次分明,選用事例論據典型,有說服力。
[實戰演練]
請按題目要求另寫一篇議論文。
上一篇:《改革》作文論點論據論證
下一篇:《新與舊》作文論點論據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