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小故事,非常有意思。一個語文老師給學生出題,讓學生談感想。題目是個故事,講一只貓想追一只鳥,就把自己裝扮成一只鳥,但沒裝扮好,被鳥識破了,貓的詭計沒得逞,沒吃著鳥。就這么一個故事,讓學生寫感想。全班學生大都寫的是“要識破敵人的陰謀詭計”之類的感想。只有一個學生寫的是:要做一件事一定要策劃周密,爭取堵住所有漏洞。老師生氣了,給這個學生打零分。學生不服,問為什么打零分,老師說:“你站錯了立場,貓要吃鳥,是壞人。”學生說:“貓餓了,它要吃鳥,怎么能算壞人呢!我餓了還吃雞呢!”老師說:“你看鳥的羽毛多么色彩斑斕,多么可愛?貓要吃它,貓不是壞人嗎?”學生說:“老師,因為你愛鳥,所以你這么說。可我愛貓呀!我站在貓一邊。”
如果老師不改他的分數,這個學生就可能逐漸學會了看老師的眼色說話:老師喜歡鳥我也得喜歡鳥,我也得說貓是壞人。從小就訓練他不誠實,訓練他一定按某種規范來表達自己的意見。這樣一種教育,既是不誠實的教育,又是與科學創新精神背道而馳的教育,這怎么能教育出21世紀的創造型人才!人有高度的智慧,天生下來就有創造力,就有好奇心,這是大自然賦予每一個人的天賦能力,是了不起的。我們社會之所以能進步到現在,就是因為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具有天賦的聰明,他能夠探索未知。不要去局限天生的創造能力,不要去扼殺他的創新能力,不要去扼殺他的思想,不要去限制他認識自然、認識世界。讓他自由地去理解自然,不要像那個老師那樣:讓所有的孩子都愛鳥,不許愛貓!
上一篇:《《素質教育在美國》》中學生教改寫作素材
下一篇:《吃苦,素質教育的重要一課》中學生教改寫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