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題解析
[解題]變(change),即和原來不同,改變,變化。
[析題]何謂 “變” ?在這個風云變幻、日新月異的時代,在這個改革開放的社會,變化隨時隨地在發生著。變化的方向和結果有好有壞,“變” 與 “不變” 是每個人尤其是年輕人必須直面并且嚴肅思索的一個古老而嶄新的重大課題。在我們的生活中,變化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變,是從一種經常的狀態、思維方式,變成另外一種新的狀態、新的看待問題的方式。 “變” 緣于對環境和自我的不滿,其本質是對現實的挑戰,對未來的憧憬。 “變” 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藝術。如何看待變?你對變是什么樣的態度?變化為什么會出現?帶來變化的原因是什么?當變化來臨的時候,你將如何面對?這些都是寫作時可以挖掘的角度。
[溫馨提示]變,要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它。變代表著新的事物,但并非所有的變化都是值得贊同的,有的變化是朝向好的方向;有的變化是朝向壞的方向。在什么情況下需要變?在什么情況下應堅持不變?在你試圖改變世界時,要知難而上;在你努力改變自我時,要取長補短。當我們所堅持的事物是正確的,要做到縱使身陷 “囹圄”,備受酷刑,飽嘗屈辱,歷盡磨難,也絕對不失堅貞不渝的品質,泯滅樂觀向上的精神。當我們所要做的改變是正確的,要排除萬難,堅持不懈,將變化進行到底。
思路導引
什么是變?這個世界上,很多的東西都在隨時隨地變化著。春天來了,嫩綠的枝丫長出來了,這是季節的變化;高樓林立,街道整潔,這是城市的變化;從少不更事,到成熟穩重,這是思想的變化等等。
變,不僅僅關系到物質外表的變化,也會關系到人思想、精神的變化。時代變了,我們的思想自然也會跟著 “變”,看待事物的角度、思維方式也會變,唯有如此,我們才跟得上時代的潮流。因為 “變”,世界才精彩紛呈;因為 “變”,人生才獨領風騷。而一些美好的東西,我們就要努力維持它 “不變”,要保持它常駐心田,如誠信、善良等等美好的品質,不能讓它變成虛假、冷酷。因為 “不變”,人性的光輝才如同永恒的日月星辰,一直閃爍。
一個人沒有 “變”,就難有進步;作家、科學家沒有 “變”,就難有新作品、新發明;一個國家沒有 “變”,就難有大發展。古人云:“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我們如何面對變呢?改變世界和改變自我。當我們身處困境,不妨試著改變自身。改變自己的心境,以積極的態度藐視一切困難,迎戰一切攔路虎;或改變自己的思維方法,從新角度、新途徑去探索。正如古人所說的:“大丈夫能屈能伸”,“曲徑通幽”。
論點集錦
1.量變能引起質變。
2.內因是事物變化的主要原因。
3.外因對事物變化產生重要影響。
4.社會的發展需要新的思想。
5.沒有變就沒有創新。
6.時代變了,我們的思想也應該跟著改變。
7.讀書能使人變得聰明。
8.挫折能使人變得堅強。
9.艱苦樸素的作風不能變。
10.改變思維,換個角度思考。
論據超市
[理論論據]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 《周易》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 (先秦)老子
※善言而不知變,未可謂能說也。
—— (漢) 桓寬
※人間桑海朝朝變,莫遣佳期更后期。
—— (唐)李商隱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 (宋)蘇東坡
※改革,是向來沒有一帆風順的,冷笑家的贊成,是在見了成效之后。
—— 魯迅
※舊形式的采取,必須有所刪除,既有刪除,必有所增益,這結果是新形式的出現,也就是變革。
—— 魯迅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 〔古希臘〕赫拉克利特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東西是永恒的。每一種事物都是變動的一種狀態,而且都是作為一種易逝的東西出現的。
—— 〔古希臘〕奧維德
※每個人都不同于別人,每一天他也不同于自身。
—— 〔英國〕蒲伯
※無論變化多么微小,只要有益于生存,就會被保存下來。
—— 〔英國〕達爾文
※*所有一切都在變化,唯有變化不變。
—— 〔英國〕贊格威爾
※萬物必變,向更新的、某種不同的東西變化。
—— 〔美國〕朗費羅
※除了無窮的運動和無窮的變化之外,再也沒有其他永恒的東西了。
—— 〔德國〕恩格斯
※在成功的過程中也會有失敗,在失敗的過程中也會獲得成功。
—— 〔日本〕松下幸之助
[事實論據]
*皮鞋的誕生
很久之前,人都還赤著雙腳走路。一位國王到偏遠的鄉下旅行,因為路面坎坷不平,很多碎石頭硌得他的腳又痛又麻。他十分生氣,回到王宮后,他就下了一道命令:要將國內的所有道路都鋪上一層牛皮。他認為這樣做,不只是為自己,還可造福他的臣民。殊不知,即使殺盡國內所有的牛,也根本籌措不到足夠的皮革,而所花費的金錢,動用的人力,更不知有多少。但因為是國王的命令,大家也只能搖頭嘆息。這時一位聰明的仆人大膽向國王建議:“陛下,您為什么要勞師動眾,犧牲那么多頭牛,花費那么多金錢呢?何不用兩小片牛皮包住自己的腳呢?” 國王聽了很驚訝,當下領悟,收回成命,采納了這個建議。據說,這就是皮鞋的由來。
一副易變的對聯
明末朝廷重臣洪承疇,頗受崇禎皇帝賞識,官至薊遼總督,因而對皇上感恩不盡。他素以 “忠”“節” 自命,所以特意在廳堂的正中親自撰寫一聯:“君恩深似海,臣節重如山。” 后來,他在松山與清兵作戰時被俘,屈膝投降,人們即在他這副對聯末尾分別加上一個字,變成 “君恩深似海矣!臣節重如山乎?” 表達無限的譏諷和鄙棄。后來,洪承疇為慶賀自己60歲生日,大擺筵席,有人借機獻上一聯:“史鑒流傳真可法,洪恩未報反成仇。” 這上聯嵌著抗清名將史可法的姓名,借以嘲諷洪承疇的變節降清,下聯則是以 “成仇” 諧音 “承疇”,直接斥責洪的投敵賣國。洪承疇看了,尷尬萬分,興致全無。
美方為何悔約
鎮江市某公司同美國托拉斯集團經過幾天洽談,終于達成協議:決定明天上午雙方正式簽訂一項合資合同。公司的范總經理邀美方代表約瑟先生到車間看看。看到整潔寬敞、設備先進的車間,約瑟先生暗自得意,他相信與這樣一個精明能干的經理合作,前景是樂觀的。忽然,約瑟見范總經理急步走到墻角吐了一口痰,并用鞋底擦了一下,潔凈的油漆地面留下一個痰漬,約瑟轉身就走了。第二天,約瑟悄然離開了,他留給范總經理一個便條:“請原諒我不辭而別,車間吐痰的那一幕使我決定放棄合作。要知道,我們生產一次性輸液管,這是人命關天的事。而一個廠長的行為是可以反映工廠的管理水平的。”
變可愛了的蒼蠅
蒼蠅,是人人聽了都討厭的一個東西,它傳播疾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不便。但是在澳大利亞,蒼蠅已經 “改邪歸正” 成為人類的朋友。怎么回事呢?澳大利亞牧場多,人口稀少,城市衛生水平高,垃圾、臟東西幾乎見不到,因而蒼蠅失去了滋生的場所。在長期的自然選擇中,蒼蠅進化成了吸食花蜜、植物汁液的昆蟲,可以為牧場的果樹和農作物授粉。就是說,蒼蠅成了有益的昆蟲。生態環境的改變也使蒼蠅 “洗心革面”,它們身上不再帶有病毒和細菌。此外,它們飛行也不再發出令人討厭的嗡嗡聲,翅膀呈現出美麗的金黃色,身體也變得大而漂亮。由于上述原因,澳大利亞的蒼蠅已成為昆蟲中的珍品,成為澳大利亞出口創匯的重要商品之一,世界上有許多國家都來購買這種蒼蠅。
一天與一年
一位青年畫家專程請教大畫家阿道夫·門采爾:“我畫一幅畫只要不到一天,可為什么賣掉它卻要等上整整一年?” 門采爾笑著回答:“請倒過來試試吧。要是你花一年工夫去畫一幅畫,那么,只要一天就準能賣掉它了。” 青年畫家接受了門采爾的忠告,回去后認真苦練基本功,深入搜集素材,經過周密的構思,用近一年工夫創作了一幅油畫。果然,這幅油畫不到一天就賣掉了。
日本明治維新
19世紀中葉,封建的日本幕府統治陷于危機,人民不斷反抗。資產階級和武士聯合起來,進行 “倒幕” 活動,取得了勝利,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天皇專制政體。明治天皇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廢除封建領地,劃分直屬中央的行政區,統一貨幣,鼓勵工商,允許土地自由買賣等。這種改革雖不徹底,但在日本歷史上是一個轉折點,日本的經濟和國力因此漸漸強盛起來,免于淪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氣節不能變
南宋末年,元兵大舉進攻江南,文天祥臨危受命出使元營,被扣留。在元軍的威逼利誘下,他仍拒不投降,后被驅北行,到京口,脫身逃亡,歷盡艱險,九死一生。文天祥到了永嘉后輔佐朝廷招兵轉戰,力圖收復河山,但最后兵敗被俘,他仍舊忠貞不渝,從容就義。文天祥的這種精神真是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自我補充]
互動園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1.面對半杯水,悲觀者說:“只有半杯水了。” 而樂觀者卻感嘆:“還有半杯水啊!” 望著外面的世界,樂觀者感奮:“很精彩啊!” 而悲觀者卻感傷地說:“很無奈啊!”
2.一張有一黑點的白紙,展現在眼前,引起我們注意的往往是黑點。一張有一白點的黑紙,展現在面前,引起我們注意的往往是白點。
要求:①這兩段文字對你有什么啟發,請根據上面的材料寫一篇議論文,所寫內容在 “變” 的范圍內。②題目自擬。③不少于800字。
[實戰演示]
精彩范文
換個角度的精彩
英國學者贊格威爾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所有一切都在變化,唯有變化不變。我想,這句話說得很對,尤其是在我們這個風云變幻、日新月異的時代。周圍的一切都是在快速地變化著,有的人抱怨這個世界的變化太快,以至于無法跟上它的步伐;而同時,有人說這個世界的變化真快,真好啊,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事物,學到不少的東西。為什么會有這樣截然相反的看法呢?我想,這是因為每個人看事物的思維方式不一樣所導致的。
我們在努力地改變世界,但是當我們難以改變世界時,為何不試著改變自身呢?正如悲觀者看到的是 “只有半杯水了”。可是,當換個角度想時,你就會感到很高興,“我還有半杯水啊!” 快樂就由此而來了。
當我們換個角度看一個問題,或是看一件事情時,往往會有很多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有這樣一個事例,是關于我們現在腳上穿著的皮鞋的。很久之前,人都還赤著雙腳走路。一位國王到偏遠的鄉下旅行,因為路面坎坷不平,很多碎石頭硌得他的腳又痛又麻。他十分生氣,回到王宮后,他下了一道命令,要將國內的所有道路都鋪上一層牛皮。他認為這樣做,不只是為自己,還可造福他的臣民。殊不知,即使殺盡國內所有的牛,也根本籌措不到足夠的皮革,而所花費的金錢,動用的人力,更不知有多少。但因為是國王的命令,大家也只能搖頭嘆息。這時一位聰明的仆人大膽向國王建議:“陛下,您為什么要勞師動眾,犧牲那么多頭牛,花費那么多金錢呢?何不用兩小片牛皮包住自己的腳呢?” 國王聽了很驚訝,當下領悟,收回成命,采納了這個建議。據說,這就是皮鞋的由來。這無疑是個很聰明的仆人,他讓人們免于勞民傷財,而更重要的是,他的建議,發明了我們現在一直在穿的皮鞋。
有時,很多一念之間的想法,只不過是換了一個角度想問題,而收獲卻是巨大的。或是快樂,或是新事物的誕生,當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白紙上的黑點,而是關注整張白紙時,我們得到的是無窮的可能性。
改變自己的心境,換個角度去看待問題,讓我們以積極的態度藐視一切困難,迎戰一切攔路虎。或改變自己的思維方法,從新角度、新途徑去探索吧!將有無限的精彩在等著我們。
經典點評
變,是一個內涵很廣泛的詞。它可以是外界看得見的事物的變化,也可以是人思想的變化。而思想的變化,更是會改變我們的人生的。因為 “變”,世界才精彩紛呈;因為 “變”,人生才獨領風騷。古人云:“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由此可見變的重要性。
作者非常準確地看到了 “換個角度看” 的精彩,從人觀念的變化,思維方向的變化將帶來的新收獲為立論點,這是十分不錯的。接著,作者又結合材料運用具體的事例來論證,扣住中心不斷的渲染,充分有力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文章思想廣博、睿智,論述準確,是一篇優秀的議論文。
[實戰演練]
請按題目要求另寫一篇議論文。
上一篇:《反腐倡廉》作文論點論據論證
下一篇:《合作》作文論點論據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