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點撥·補敘法名言大全
技法解說
補敘,是指在順敘或倒敘結束以后,對讀者感到困惑的一些問題,再作一番補充交代。這一補充交代常常是某個事件的原因或某一事物的來歷。采用補敘手法,是為了增強表達的效果。作者在前面的敘述中有意省略某些情節或細節,待到最后再露底,補充交代,這樣可以解決懸念。運用補敘法,不僅可以在記敘事件或人物時有頭有尾,脈絡清晰,情節更加完整、充實;而且,由于在前面的敘述中故設疑團(如一些以偵破為題材的小說、電影等),加強了情節的曲折性,波瀾起伏,使作品體現出扣人心弦的藝術魅力。補敘所處的位置一般在文章的結尾。
運用補敘法,應當緊扣前面的記敘,只補充其需要補充的內容,不能節外生枝。其次,要注意補得簡潔,不能拖泥帶水。另外,補敘應當順其文勢,合乎情節發展的邏輯,補得自然緊湊。比如,小說《小英雄雨來》寫了抗日戰爭時期一個十二歲孩子的英雄事跡。雨來為了掩護區上的交通員,被鬼子抓走了。不一會兒,河沿上傳來了幾聲槍響,村里的人們都悲痛地流下了眼淚。鬼子走后,大伙兒都朝河岸跑去,卻突然發現雨來沒有死。雨來為什么沒有死?他是怎樣擺脫鬼子的?這是讀者很關心而且感到困惑的事。于是,作者在小說結尾處作了一個補充敘述。原來槍響之前,雨來趁鬼子不防備,一頭扎到河里去。鬼子慌忙向水里開槍,雨來卻已經從水底游到遠處去了。這樣就擺脫了鬼子,從而勝利地回到了鄉親們身邊。這一補充敘述不僅使敘述波瀾曲折,引人入勝,合乎邏輯地解釋了雨來沒有死的原因,而且消除了讀者心中的疑團,突出了小英雄雨來的英勇和機智。
例文評析
是誰保佑我
鄭璐
我過去總夸耀自己是個無神論者,直到今天才明白,原來我并不完全是。
那天,放學回家走進大門,一看,啊!我的信。是哪位朋友想我啦?拆開一看,我就忍不住笑了起來。信的頭一行寫著:“觀世音菩薩保佑你。”由于好奇心的驅使,我又看下去:“96小時之內復抄此信20份寄給別人,四天后你會交好運。”接著舉了幾個發信交好運,撕信遭噩運的例子,弄得我似信非信。
整個下午,我都想著那封信。晚飯后,我決定試一試,于是,我拿出了信封信紙,開始抄信。這時,媽媽走了進來,發現了這封信,瞪了我一眼,說:“你怎么相信這東西?”說著,就毫不猶豫地把它揉成了一團,扔進了紙簍。
不知怎的,那晚做作業,我總是心事重重,老寫錯字,用橡皮擦,反而把旁邊寫對的字給擦掉了。晚上,躺在床上,我突然想到96小時,就是四天之后,那不正是我參加區少兒知識競賽的日子么?頓時,一股寒意從心里升起。半夜里,我竟做了一個夢,夢見我呆呆地站在考場中間,一句話也答不出,耳邊不斷地響起“你為什么不復抄那20封信?……20封信”的聲音,嚇得我“哇”地一聲哭了起來,睜眼一看,原來是夢。以后的幾天,我總是提心吊膽,神經緊張,吃飯也不香,一看書就走神,擔心去競賽會有什么禍事,耳邊總是響起“為什么不抄20遍”的回音。
臨考前的一天晚上,我煩躁不安,好像什么都不順心。突然,媽媽帶著微笑告訴我:“那封信,我已經替你復抄20份寄出去了。”啊!這下觀世音菩薩會保佑我了,多日的恐懼終于煙消云散。我帶著甜蜜、自信的笑睡著了,夢中,我面對一道道考題對答如流,評委們個個對我說:“你真聽話,復抄了那20封信……”
我的確交了好運,那次競賽我得了銀牌獎。領獎的那天,我興致勃勃地回到家里,媽媽神秘地對我笑了笑,說:“你去看看紙簍。”我扒開廢紙一看,那揉成一團的信紙就在簍里,我驚呆了,“媽,你沒把信寄出去?”媽媽大笑起來,我用手抓了抓腦袋,“那么是誰保佑我?”媽媽說:“你自己呀,你的信心和勇氣。”
啊!原來如此!我將那封信撕成了碎片……
點評:
收到一封奇怪的信,引出一段曲折的故事。不寫20封寄給別人會遭噩運,于是心事重重。聯想到四天后的競賽,竟然疑神疑鬼。媽媽說已經寫了20封給寄出去了,這才驚魂甫定。獲獎歸來,自以為有觀世音菩薩保佑,豈料此時媽媽才道出秘密:奪獎牌靠的是信心和勇氣,并非神仙的幫助。作者用補敘的方式揭開謎底,信依舊躲在紙簍里,寄信云云只是說說而已。
“馬二販子”新傳
彭莉
在我們村里,常年東跑西顛的馬二叔,不再忌諱人家稱他為“馬二販子”了。天長日久,從這不算雅致的名號里,竟品得出幾分親昵的勁兒呢。
“哎,馬二販,我家那幾畝柑子樹,葉子上竟長起了黃道道兒來了,給我瞧瞧,別又犯什么邪病了。”于是馬二販嘴不回話,又顛兒顛兒的去了。
“哎,馬二販,這回又從李技師那兒販回了啥新鮮道道兒,給咱拉拉吧。”
“要得!”這時馬二販便會大模大樣地停住腳。那說話的人,便會把手里的鋤兒、鏟兒的支在地上,或是搬來一塊青石吹吹灰讓他坐著。旁邊干活的,過路的,便自動圍成一搭圍兒,讓馬二販海說一頓。什么合理施肥,什么人工嫁接,還不時從身上摸出幾本書來:《柑橘栽培技術》、《柑橘病蟲害防治》……說得那些大字不識的大伯、三爺們津津有味,頭點得像雞啄米。
“馬二販子這小子,肚子里的文化沒白學。”人們稱贊他。
“以后大家多聽他吹吹,跟著他發發小財。”大家私下里嘀咕著。
在咱們這個小山村里,先前窮得打溜光。學大寨那幾年,開山造田,把山上的樹砍光了。山高缺水,梯田里不長稻子盡長草,家家窮得丁當響。全村300號人,就有30多號漢子打光棍。為啥?說到咱們村,連生了仔的老鼠都想改嫁到山外去,誰還肯把自己的女兒往窮窩里送?——“窮”名遠揚呢!
三中全會以后,上面允許農民自個兒活絡活絡生財道兒。30多歲仍光棍一條的馬二叔提著個蛇皮袋子,走東串西,做起“二販子”生意來了。溫州的塑料鞋,廣州的印花布,經常帶到村里來,惹得姑娘媳婦們擠破了屋子看稀奇。馬二叔的“二販子”名字就這樣得來了。馬二叔很忌諱,每每有人叫起,他總沒好臉色給人看。為啥?這名字里總有一股讓人說不出也道不清的怪味兒。但犯諱歸犯諱,馬二叔“販子”生意還是上足了發條的鐘兒——冇得閑。
直到前年,上面說我們村里從前鬧過紅軍,要開發老區,把我們村列為柑橘栽培重點試驗地,并且派了農業局的李技師專門登門指導,才把馬二販子的心收了回來。
那陣子,馬二販子收起了他做販子的“蛇皮”袋子,天天往李技師那兒跑。不幾天,就揣回了李技師送的幾本書和一大捆柑橘苗,在后山上那荒了多年的“田”上栽起柑橘樹來了。消息傳開,人們都來看稀奇,把馬二販子那十幾畝荒地圍了個水泄不通,比看新媳婦還熱鬧。馬二販子便駝背子下嶺——就著勢子,口水珠子嘖嘖地展開了現場說教,施展他“販子”功夫,把從李技師那里聽來的柑橘栽培技術,又販開了。
這些作田佬,只曉得“梯田”能長雜草、躲山鼠,絕對沒有見過在山上能栽培甜滋滋、紅彤彤的大橘子的事兒。不知道是受那又酸又甜的柑子的誘惑呢,還是見馬二販子搬來了李技師這號“山神”的保佑,或者是聽馬二販子說橘子樹能夠兩年試花,三年結果,五年就可大豐收的許諾。總之,內中有幾個被馬二販子“煽動”了心,走上前,賠著笑臉說:“老馬呀,如果真像你說的那樣,那你明兒個也幫咱跟李技師要一捆來栽。”
“要得要得!”馬二販子滿口答應,第二天便真的替這幾個捎來了幾捆栽上了。山里人就這樣,做啥事都難開頭。頭開了,后面的就跟著呼啦一聲上了。就這樣其余的人看了眼熱,也一下子擁到馬二販子的家里,央他代買樹苗。這一年,全村一百來戶人家,除了村民組長何長貴不服氣,其余家家戶戶都在自留地上栽上了柑橘苗。
這下馬二販子家可熱鬧了。東家嫂、西家伯,天天有人夜里來上門求教。門檻上、板凳上、床上、灶前,到處站著、坐著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大家再也不是來瞄瞄那些時新的鞋鞋帽帽了,這些從來只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田佬,竟然津津有味地聽馬二販子“販”來的農業科技知識了。聽著馬二販子的發財經兒,腦子里破天荒地做起了發財夢。
此后,馬二販子往李技師那兒跑得更勤了。為啥?山里人脾性怪,總覺得技師那號“大知識分子”和自己這個黑臉漢沾不上,有什么問題,往李技師面前一站心里就慌神,不見得講得清。就是講得清,也不見得聽得懂。那學問里的名字兒蠻深奧,倒不如聽馬二販子“販”來的更近乎些。就是一茬沒聽清,也可以說一聲“馬二販子,莫講得咯樣快嘛,你不曉得我的腦筋轉不過來?”馬二販子又會耐心地從頭講起。要講到剪枝什么的,還帶著剪子到梯田里手把手教呢!要是在李技師面前逞強,哪敢嘞?還不如央馬二販子去問,他和李技師啦呱得上。不過,這樣就忙壞了馬二販子,連自家的柑苗都顧不上。后來有人牽頭,大家包了他山上的柑苗,好讓他一心一意地去為大伙“販”發財經。
一年栽樹,兩年試花,三年過去,還真如馬二販子說的,家家戶戶的柑橘樹都結出了拳頭大的柑子。不知又是哪個牽頭的,家家戶戶都選出兩個最大最紅的,送到馬二販子家,一個給馬二販子嘗嘗,一個托他轉給李技師。“咱有奔頭了,都是托馬二販子和李技師的福,不能忘本。”山里人心眼實,懂得知恩報德。
后來有人傳言,當大伙走了以后,馬二販子的破屋里傳出斷斷續續的幾下抽泣,好像是有人哭過,像是馬二販子的嗓門兒……
故事本講完了,但去年的冬天發生了三件事,有必要交代一下:一是馬二販子翻建了他的三間舊房子,村上村下的人都來幫工,那熱鬧勁兒,有人說只有鬧紅軍時才比得上;二是不久馬二販子就娶了一個“二販婆”,據說是村民組長何長貴的小姨子,還是他保的媒呢!就此宣告結束了馬二販子多年的光棍生涯;三是這年鄉政府給馬二販子頒發了“科技示范戶”的獎狀,山里人紛紛傳說那是一大塊上好的緞子做的,好值錢好值錢的,村子里年紀最大的伍大爺甚至說這只有從前皇帝的龍袍上才用的呢!
點評:
“馬二販子”在改革開放政策鼓舞下,學習栽培柑橘技術,在荒了多年的地里栽種柑橘,引起了山村老小的注意。他熱情授藝,鼓動大家栽種,于是百姓在眼見“馬二販子”收獲柑橘的事實之下,也紛紛種起了柑橘,改善了生活。故事寫得頗平實,表現了農村新的氣象。作者運用補敘法在故事結尾交代了“馬二販子”在去年冬天發生的三件事,為文章增添新的材料,對表現人物起了充實作用,這種寫法,往往是情節發展的某些環節在文末的交代,完善表達效果。本篇的補充敘述,重在表現“馬二販子”生活得到了改善,點明發家致富是黨的政策引導的結果。
文題演練
題目讓的
寫作要求:
①填充完整題目。
②字數不少于600字。
寫作提示:
①扮靚標題搶眼球。俗話說“題好一半文”,擬題準、新、簡、巧,一定會讓人眼前一亮,賞心悅目。根據此題特點,可從如下幾方面來扮靚標題:a.巧借經典歌曲添鮮味,比如《讓我們蕩起友誼的雙槳》;b.化解詩詞警句添韻味,比如《讓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豪情常在》;c.倚仗修辭求生動,比如《讓思想的鳥兒高飛》;d.別出心裁求新意,比如《讓激情燃燒的歲月永不褪色》。文題精練、醒目、新奇、生動,一定會為作文增光添彩,在明眸善睞之中照亮全篇!
②精心打造鑄特色。這道半命題作文選材十分廣泛,可寫自然風光、社會生活、成長經歷、人生感悟、品行美德等,體裁也可形式多樣,可寫散文、童話、戲劇、小說等,寫作時一定要有真情實感,技高一籌方能取勝。可從如下幾方面來精心打造:a.選材求新。b.結構求新。如作文之時運用倒敘去巧設懸念,妙用插敘使文章一波三折等。
③語言鮮活添亮色。在作文時,要努力去“刷新”大眾化的“公共話語”,嘗試運用具有獨特自我角色意識的“個人話語”,要能根據不同的性格、職業、年齡、心境來使用不同的語言,打造出富有個性的語言。
佳作展示
讓我們擁有一顆彩色的心
自盤古開天辟地之后,便有了世間萬物,有波瀾壯闊的海,有巍峨挺拔的山,有粉紅的花,有翠綠的草,卻沒有萬物之首——人類。
近日,女媧娘娘閑來無聊,便來到這個由盤古用生命換來的世間游玩。這里風景優美,景色宜人。雖然偶爾有幾聲鳥叫,卻沒有一點生機。為什么呢?原因很簡單,因為這里沒有生機勃勃的人類。于是女媧娘娘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便決定來造人。說干就干,女媧娘娘回到天庭之后,便到處收集五彩神泥,然后把它們一個一個地捏成人形。她不辭辛勞,一夜之間竟捏了上萬個泥人。最后,她對著小泥人吹了一口仙氣,只見那些泥人有的變成了年輕人,有的變成了老人,有的變成了小孩。之后,女媧娘娘又用手指輕輕一點,便有了男女之分。接著女媧娘娘衣袖一擺,這些人兒“刷”的一聲,便墜入人間,開始了他們的人間生活。可女媧娘娘卻忘了給他們安心,這下可有好戲看了。
這天,女媧娘娘一時興起,便想去看看那些由她制造的人們。不看還好,一看嚇一跳:這里烽煙四起,到處一片狼藉,美好的世間萬物被他們糟蹋得不成模樣了。女媧娘娘的本意是要把這里變成人間天堂的,可現在卻背道而馳,變成了人間地獄。女媧娘娘懊悔極了,可她只有造就人的本事,卻沒有收回人的本事,怎么辦呢?她看著這些人每天都勾心斗角(哦,對了,好像不能用心這個字眼,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心),非常的悲傷,她想盡了一切辦法來彌補,可都無濟于事。最后女媧娘娘終于發現了這是由于他們沒有心的緣故,于是她又給他們每人捏了一顆跳動的心,并派使者在夜晚悄悄安放在每個人身上,一個也不準漏掉。女媧娘娘以為大功告成,人類從此便會和平共處。
可安心之后,人類的爭戰更為頻繁。這到底是為什么原因呢?噢!原來是粗心的女媧娘娘又忘了給他們的心添加色彩了。人們身體里的心只有單調的泥土色,你說“黑心”能干什么好事呢?女媧娘娘本想放棄,可為了實現她的夢想,把地球變成人間天堂,她不得不到處去搜集材料。剛開始,女媧娘娘找的材料是“自私”、“虛偽”、“驕傲”,這些材料表面上看起來很漂亮,可最后融合成的卻是黑色,她把這種色彩放入人們心里,只會使人們更加強暴、殘忍。女媧娘娘無奈,只得重新尋找材料。這次她費盡千辛萬苦找來了“理解”、“溝通”、“誠心”、“謙虛”等材料,這些材料雖然極不好看,其融合結果卻使人大為驚訝:居然是如彩虹般絢麗的顏色。當女媧娘娘小心翼翼地把這種色彩撒向人間時,人間瞬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戰爭停止了,吵鬧結束了,大家都握手言和,親如一家人,彼此相互幫助,相互理解,和睦相處,其樂融融。
女媧娘娘看到這,心里高興極了,非常的開心,她終于知道人們心里需要什么了,人間地獄霎時變成了人間天堂。
一顆彩色的心拯救了一個世界,我們有什么理由去拒絕呢?我們得好好感謝女媧娘娘的這番良苦用心!
深深的情結
李玲娜
妹妹比我小6歲,一雙大大的眼睛總是不安分地東瞅西望。
妹妹不問媽喊媽,她喊的是嬸。
二伯家離我家不遠,妹妹常常到我家玩。每次來我家,妹妹總是穿得不倫不類,不是二娘的舊衣服改的,就是嫂子當姑娘時穿過的衣服,那衣服大得能裝下兩個她。媽看不過眼,一把拉過妹妹,先給她洗洗澡,再翻箱倒柜地找一些適合妹妹穿的衣服,嘴里嘮叨著:“孩子都這么大了,還不打扮得干干凈凈。”
一次,妹妹來玩,我發現她頭上長了虱子。費了好大的勁,虱子仍猖狂地在妹妹頭上爬來爬去。媽說:“你用滅蚊劑給她打吧。”這種治虱子的方法在我們這里是經常使用的。我準備好了一切,先用手巾把妹妹的臉遮好,然后把藥噴到掌心,小心地往妹妹頭上抹。媽邊縫被子邊不住地往這兒看,不停地提醒我:“你慢著點,小心流到臉上。”上完藥劑后,妹妹不停地說頭癢,想用手撓。我和姐姐說:“你別撓了,這是虱子喝了藥,痛得在你頭上亂爬,癢是正常的。”可后來妹妹竟哭了起來,用手瘋狂地撓頭。媽忙放下手頭的活,跑過來,看到妹妹哭的樣子,背起妹妹就往診所跑。后來,我們才知道妹妹對這種藥過敏。
妹妹很小的時候,門口的人總是和妹妹開玩笑:“妮子,你說是你媽待你好,還是你三嬸待你好呢?”
妹妹會脫口而出:“三嬸。”門口的人便一陣的笑。然后又有人說:“知道不,你三嬸才是你的親媽。”
隨著妹妹年齡的增長,門口說笑話的人越來越少。
妹妹還是原來的妹妹,來家里玩,東拉西扯地亂說一氣。
12年前。
8月的一天,驕陽當空。媽一天都沒出過屋子。夜幕降了下來,已有幾顆星星露面。媽媽懷里抱著一個嬰兒,裹得嚴嚴實實的。媽踏出了門檻,臉不時地扭過去,望向奶奶。奶奶臉露不忍之色,可仍堅定地說:“送走。”媽急步走出院門,眼睛盯著懷里的嬰兒。后來,媽從二娘家出來的時候,懷中已空空如也,而她的臉上卻多了兩道淚痕。
那次,妹妹又到家里來玩。妹妹突然向媽說:“三嬸,你說我是你親閨女嗎?”
媽面色一改,厲聲道:“誰對你說的?”
“我聽好多人都這么說……”
“他們都是瞎說的,你可千萬不能信。”說完,媽的眼里已淚光閃閃。
“媽,你當時為啥要把妹妹送走?”
“要是不送走,就要罰我們款了。”
“那您想妹妹嗎?”
“說不想那是假的。你那兩個哥哥都夠你二娘愁的了,哪還有心思管你妹妹呢。看她的成績是一年不如一年,都不知道你二娘讓不讓她上高中……”
媽的聲音里已露出幾許傷心,眼眶已經濕潤,兩滴大大的淚珠終于從媽的眼角滑下。媽側過身去,用手偷偷地抹了抹淚,勉強地換上一副笑臉:“你也該去上學了吧,趕緊去吧,別遲到了。”
妹妹又來我家玩,她剛洗了頭。妹妹讓我幫她梳頭。看到妹妹的頭發又黑又亮,我高興地說:“小妹,你的頭上不生虱子了吧?”
“現在我洗頭可勤呢,再也不會生虱子了。”妹妹開心地說。
一縷陽光照到媽的臉上。
媽坐在那兒會心地笑了。
上一篇:《技巧點撥·插敘法》記事作文寫作技巧
下一篇:《技巧點撥·明明白白抒寫人文關懷記敘法》記事作文寫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