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點撥·插敘法名言大全
技法解說
插敘,是在敘述的過程中,暫時中斷敘述的進程,插入一些與中心事件相關的內容,然后繼續進行原來的敘述。例如魯迅的《故鄉》中當母親提到閏土時,“我的頭腦里忽然閃出一幅神異的圖畫來……”下面插入了“我”與閏土兒時交往的往事。插敘的內容應當與情節內容相關,是情節的補充。
插敘的作用,可以使主題挖掘得更深刻,情節展開得更充分,內容表現得更充實,人物形象刻畫得更豐滿;而且在結構上可以避免平鋪直敘、一覽無余的毛病,使行文起伏跌宕,富有變化。
運用插敘應當注意一要切合文章情節的需要,不能單純追求形式的變化而到處亂插;二要與內容有關,即插敘的內容應與主要情節或中心思想有關;三要交代清楚,即插敘的起止要明確,承接要自然妥帖;四要主次分明,不能喧賓奪主。
例文評析
惜 別
張琳
車站上,我終于鼓足了勇氣,輕輕地對站在面前的妹妹說了聲:“多保重……”這又是一個惜別的時刻,我囑咐著妹妹。但這時的我卻變得有些局促不安,面對妹妹那聰慧卻又夾雜著憂郁的眸子,我的心顯得那么慌亂。妹妹似乎發現了我的變化,她露出一絲微笑,嘴唇動了動,試圖想給我這個懷著不安、帶著歉疚而即將離開的姐姐一點安慰。而我卻驀地激動了,心潮波瀾起伏,熱淚不禁奪眶而出。
昨天,當我突然從學校回家,出現在妹妹的眼前時,姐妹久別重逢的驚喜,也未能掩飾她那慌亂委屈的神情。我疑惑了:妹妹當保姆已一年了,一年來連一次家也沒回過,而她每次給家中寫信,總是說自己如何如何順心,怎么怎么輕松,可現在怎么了?面色憔悴,秀發零亂,身體瘦弱。在我的追問下,她才說出那家人待她并不好,要她干的活兒是那么多。一年來,她隱瞞著事實,究竟是為了什么?我的心禁不住一陣顫抖。
一年前的那個夜晚,一家四口在昏暗的燈光下商量姐妹倆讀書的事情。山村很貧窮,父母拼命勞作,也難以承受我們姐妹倆上學的經濟負擔。那時我正好又以優異的成績被一所重點中學錄取,要我放棄這個升學機會是不可能的。四口子沉默著,只聽見屋外風的嘶鳴,蟲的低吟。“我一定要讀書,無論如何都要!”我這個做姐姐的首先打破了沉默。父母聽了我的話,看了看妹妹,妹妹終于開口了:“讓姐去上學吧!我笨……”
今天,眼前的妹妹,一臉的依戀與苦澀,她顯得那么柔弱。看著妹妹,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假如一年前的那天夜晚,決定上學的是妹妹,她會是現在這樣么?
“姐,車來了!”我點點頭,凝視著妹妹那雙眸子,我明白了很多。在這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妹妹為我所作出的犧牲,我懂得了一個姐姐所應該做的事,懂得了一個姐姐所肩負的責任。
點評:
運用插敘來補充情節是其基本作用。“我”能夠如愿以償就讀一所重點中學,是妹妹作出了犧牲,她當保姆來減輕父母的經濟負擔,為“我”順利就學放棄了自己上學的權利。作者從車站送別敘述起,寫了內心的不安,接著插敘了“昨天”見到妹妹的情景,然后再寫一年前的往事。這種插敘未完緊接再插敘的寫法頗為別致,使文章的蘊涵豐富了,情節發展的合理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在插敘中,為明確插敘內容的起止部分,用了“昨天”、“一年前的那個夜晚”表明所述內容發生的時間。插敘結束,則用“今天”來標志,接上第一段的內容,線索分明。
喜看梨鄉新變化
周鴻雁
時近中秋,久無音訊的姨忽然托人捎來一筐梨,母親忙不迭地招呼大家吃。我卻毫無興趣,慢騰騰地走過去,心想筐里面也無非是幾個生著密密麻點的“乒乓球”罷了。及至近前,卻令我猛吃一驚,滿滿一筐拳頭大的鴨梨,金黃里透著粉白,黃澄澄,光瑩瑩,閃著誘人的光澤,一股異香立刻彌漫了整個房間。我的精神為之一振,不禁饞涎欲滴,急忙抓起一個送到嘴里。一口下去,又甜又脆,汁水便脹滿了嘴巴,讓人感到無比的舒暢。哦,這才是真正的“梨鄉之寶”喲!
望著滿筐金燦燦的大鴨梨,頭腦中不禁翻開了一頁苦澀的回憶……
姨家在梨鄉。常聽母親說梨鄉的梨好,不僅甘脆爽口,還能治病,曾是皇帝的御用果品。所以,在我的印象里,梨鄉是一個富足而又神秘的花果之鄉。好容易盼到放假,我便匆匆趕到姨家。
一進村,我呆了。幾座破敗的草房零星地散在山坳里,屋檐被煙熏得漆黑。一座似要傾倒的小學校舍,被幾根有氣無力的木柱支撐著。幾個面黃肌瘦的孩子穿著露出破絮的棉襖瑟縮地躲在墻角里。山坡上排著一個個白花花的樹墩,樹干早已被鋸掉,人家院里傳來一下比一下更有力的劈柴聲。
我跟姨回到家里,姨端出一盤所謂“鴨梨”,看上去竟像是灶里扒出的炭塊,我惡心得要吐。看著姨無可奈何的臉,我極不情愿地拿起一個,勉強咬了一小口,一股說不清的苦澀立刻涌滿了喉嚨。哦,梨鄉,這就是梨鄉的梨么?
此后,我一直沒有去過姨家。
飯桌上,媽對我說:“好久沒去你姨家了,去看看吧。”
“嗯。”我沉浸在往事的回憶中,怏怏地答。
第二天,汽車載著我向梨鄉進發。啊,梨鄉,這一次,我將看到你怎么樣的面貌呢?
汽車在一個依山傍水的村莊前戛然而止。當乘務員用清晰的聲音報出這就是梨鄉時,我又呆了。哦,梨鄉,這就是昔日的梨鄉么?一條寬闊的公路筆直地伸進村中。路旁樹蔭里,露出一幢幢高大的紅磚房。空氣里不時傳來孩子們“鴨梨”一樣甜脆的歌聲、笑聲。放眼山坡,一片片幼林生氣勃勃地挺立著,仿佛一排排天使;微風輕拂,那一個個還泛著青的梨便爭先恐后地搖起了小腦袋。
驚疑間,姨全家已迎了出來。姨父笑著接過我的挎包:“怎么樣?變化大吧?”
“變化太大了,我簡直不敢相信。”我無限感慨。
“哼,光看表面就高興得什么似的,等會兒我領你轉轉,管叫你舌頭伸出來縮不回去。”小弟接過話茬兒。
“去,調皮鬼。”姨笑著戳小弟的腦袋。
“噢!”剛一跨進屋門,我不由一聲驚呼。房間里,嶄新的豪華型組合家具、雙卡收錄機、二十英寸彩電以及電冰箱,令我目不暇接。我清楚地記得,上次我來時,姨的小屋里,只有一個又黑又舊的破板柜……
吃過飯,我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執意要小弟領我去轉轉。姨拗不過,只好同意。
小弟帶我依次參觀了村里的果品罐頭廠、果脯廠、釀酒廠。據介紹,這幾個廠年創利稅幾十萬元,為國家做出了不小的貢獻。望著工廠里一張張容光煥發的臉,我知道他們是何等自豪。
也許由于我是個學生的緣故,當年那用幾根木柱支撐著的小學校的陰影總是籠罩在我心頭,我便讓小弟帶我向小學校走去。走著走著,眼前豁然一亮,一座三層的教學樓巍然矗立在面前。走進校門,籃球場、網球場、乒乓球房赫然在目,各種體育設施井然有序。明亮的教室里,瑯瑯的讀書聲飄向四方。聽小弟講,這里不僅是學生的天地,年輕人每晚也到這里來聽村里請來的技師講授各種專業技術課。喲,難怪村里出了那么多青年技術骨干呢!
我們走出校門,身后飄來悠揚的電子琴聲,孩子們用稚氣的聲音唱著:“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是的,梨鄉,這是一片大有希望的熱土。我抬起頭,望著村中大路上往來穿梭、不停奔忙的運輸車,胸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激情:“奮飛吧,梨鄉,朝著四個現代化的前景飛奔吧!”
點評:
插敘的作用也可以是用于對比。本篇中大段的插敘自然貼切。昔日的梨鄉一片破敗景象,鴨梨“像是灶里扒出的炭塊”,校舍“似要傾倒”,山坡上只有“一個個白花花的樹墩”。作者寫昔日情景正是和今日梨鄉的新貌作對比,顯示出梨鄉變化的“新”。插入昔日梨鄉的情景,先由“頭腦中不禁翻開了一頁苦澀的回憶……”導入,后有“此后,我一直沒有去過姨家”結束插敘,起止明確,又和文章整體接續自然。
文題演練
題目(一)生命的感動
寫作要求:
①運用插敘。
②寫出個人感受。
③字數不少于500字。
寫作提示:
我們生活在這世界上,每時每刻都在感受著各式各樣的情態場景。然而,對于一顆真誠的心靈來說,周遭的一切并非都是美好的,只有令人有所感悟的存在,才可能閃現出鮮活的美質,這種情態無疑是一種生命的感動。每個人對自己的生命都會有所感動,生命從來是美麗的,它是由許多小小的感動組成。因為朋友,你會想起你重新找回生命的感動;因為親人,你會從骨子里觸碰到生命的感動。
從紛繁的素材中提煉出一個線索,能寫出一篇好文章來。
題目(二)以“把握住現在”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寫作要求:
①寫真人、真事,抒真情。
②字數不少于500字。
寫作提示:
過去的已經過去,永遠不可以改變了,懷念、懊悔都無濟于事,生活在過去中的人是可悲的。未來很縹緲、很虛無,未來離我們很遠,甚至明天會怎樣我們都無法預測。理想可以有,但生活在對未來的幻想、恐懼和迷茫中,便有些癡了。在這短短的一生中,過去、未來都不屬于我們,只有現在才是我們能夠把握的,一點一點地把握好現在,才能創造出美好的未來。直面人生,是面對逆境的一種態度,但僅僅直面人生還是不夠的,能夠在直面人生的同時積極地把握住現在,以樂觀、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并從中體會和尋找快樂,這才是我們想要的生存狀態。珍惜現在,就是珍惜生命;把握住了現在,就是把握住了自己的命運。于是我們要重新認識現在。
此題雖然要求寫“現在”,其實是要寫過去以及過去對現在的影響。
佳作展示
第一次吆喝
金佩慶
吃過早飯,我們挑起擔子走出了長興縣城的一家小吃店,開始了謀生的一天。為了避開行人的目光,我跟在芳相哥的后面,把頭壓得很低。
“修雨傘哎——補雨傘,補雨傘哎——修雨傘!”
走到居民區,芳相哥突然用方言吆喝起來。我大吃一驚,這悠悠的吆喝聲如同一個悶雷,使我頓時明白自己此行是一個嚴重的疏忽。
那是1983年暑假,49歲的父親病故后的第二年,我高考落榜。大病三天之后,母親含淚勸我放棄再考,幫她支撐這個瀕臨絕境的家。說實在的,為贍養年邁的婆婆,供養五個子女讀書,母親拼命在六畝多責任田里勞作,一分錢掰成兩半花,我這個全家唯一的全勞力再任性也沒有勇氣向她要學費復習了。
無奈,在農忙過后,我拜當年父親的徒弟芳相哥為師,挑起父親留下的雨傘擔子,登上北去的列車。
那時的義烏老家,農閑之際上“三府”(杭嘉湖地區)修補雨傘是成年男子的傳統項目之一。而我此行的目的就是想掙到復習的費用,于是,就有了剛才所說的那一幕。
此時此刻,“曲線高考”的如意算盤,似乎一下子被芳相哥的吆喝聲打碎了。我只想扔掉肩上的擔子,找個地方躲起來。
原以為修雨傘不過是風餐露宿、走街串巷辛苦而已,沒料到還得滿街吆喝。如果事先考慮到這點常識,我決不會有勇氣出來的。然而后悔已晚,除了硬著頭皮往前走,我別無選擇。
不一會兒,便有幾個顧客拿了傘打招呼。簡單地討價還價后,芳相哥便在大腿上鋪了塊厚布修理起來。他一面修補一面向我指點要領。過了一會兒,就叫我到附近的居民宿舍招攬生意。
畢竟是剛出校門的中學生,臉皮薄,我在居民區轉來轉去總也張不開口。在一個無人的地方,我憋足了氣:“修——”后面的聲音連自己也聽不見了,趕緊落荒而逃。
“怎么沒有?生意從口中出,你要膽大些喊呵。不喊誰知道你干什么?”芳相哥說。我感到這個世界太殘酷了,強忍住委屈的淚水。
然而,委屈也只好委屈。慢慢地,從輕輕地喊到大聲地喊,從無人處喊到有人處喊,我戰勝了自己,總算過了修傘的第一關。
三天之后,芳相哥讓我獨自上路。
后來發現,當我在街頭巷尾吆喝時,并沒有人在旁邊譏笑我,于是吆喝得越來越帶勁,生意自然也源源不斷。
雨傘的種類繁多,有的還相當復雜。開始時,顧客送來的傘,本來湊合著還能用,經我一修理卻面目全非了。不過實踐中我很快成為行家。最困難的仍是每天出門的第一聲吆喝。
在近兩個月的時間里,我和芳相哥同宿一個旅店,早散晚聚,跑遍了江浙皖交界處的近十個城鎮的大街小巷。在與形形色色的顧客打交道中,我嘗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也發了筆小財,掙了120多元。
丹桂飄香的時候,我向芳相哥吐露了想復習再考的秘密。
“原來如此,那我們還是早些回去吧。”
當母親終于明白我外出學手藝是為了掙學費考大學時,長嘆了一聲也就沒有反對。第二年,我考取了杭州大學。
這段艱苦的謀生生活猶如一次青春的洗禮,改變了我的命運,也讓我終身受益。
菜 花
孫犁
每年春天,上年冬季貯存下來的大白菜都近于干枯了,做飯時,常常只用上面的一些嫩葉,根部一大塊就放置在那里。一過清明節,有些菜頭就會鼓脹起來,俗話叫做“懷胎”。
慢慢地把菜幫剝掉,里面就露出一株連在菜根上的菜花,頂上已經布滿像一堆小米粒的花蕊。把根部鏟平,放在水盆里,放在書案上,就是我書房中的一種開春景觀。
菜花,亭亭玉立,明麗自然,淡雅清靜。它沒有香味,因此也就沒有什么異味;色彩單調,因此也就沒有斑駁,平常得很,就是這種黃色。但普天之下除去菜花,再也見不到這種黃色了。
今年春天,因為忙于搬家,整理書籍,沒有閑情栽種一株白菜。去年冬季,小外孫給我抱來一個大旱蘿卜,家鄉叫做“燈籠紅”,鮮紅可愛。本來想把它雕刻成花籃,撒上小麥種,貯水倒掛,像童年時常做的那樣,也因為雜事纏身,胡亂把它埋在一個花盆里了。可是一開春,它竟一枝獨秀,拔出很高的莖子,開了很多的花,還招來不少蜜蜂兒。
這也是一種菜花。它的花,白中略帶一點紫色,給人一種清冷的感覺。它的根莖俱在,營養不缺,適于放在院中。正當花開得繁盛之時,被鄰家的小孩揪得七零八落。花的神韻,人的欣賞之情,差不多完全喪失了。今年風大,清明前后,接連幾天,刮得天昏地暗,廚房里的光線,尤其不好。有一天,天晴朗了,我發現桌案上面,堆放著蔬菜的地方,有一株白菜花。它不是從菜心那里長出,而是從橫放的菜根部長出,像一根老木頭長出的直立的新枝。有些花蕾已經開放,耀眼的光明。我高興極了,把菜幫菜根修了修,放在水盂里。
我的案頭,又有一株菜花了。這是天賜之物。
家鄉有句歌謠:十里菜花香。在童年,我見到的菜花,不是一株兩株,也不是一畝二畝,是一望無邊的。春陽照拂,春風吹動,蜂群轟鳴,一片金黃。那不是白菜花,是油菜花,花色同白菜花是一樣的。
1946年春天,我從延安回到家鄉。經過八年抗日戰爭,父親已經很見衰老。見我回來了,他當然很高興,但也很少和我交談。有一天,他從地里回來,忽然給我說了一句待對的聯語:丁香花,百頭,千頭,萬頭。他說完了,也沒有叫我去對,只是笑了笑。父親做了一輩子生意,晚年退休在家,戰事期間,照顧一家大小,艱險備嘗,對于自己一生掙來的家產,愛護備至,一點也不愿意耗損。那天,是看見地里的油菜長得好,心里高興,才對我講起對聯的。我沒有想到這些,對這副對聯,如何對法,也沒有興趣,只是聽著,沒有說什么。當時是應該趁老人高興,和他多談幾句的。沒等油菜結籽,父親就因為勞動后受寒,得病逝世了。臨終,告訴我,把一處閑宅院賣給叔父家,好辦理喪事。現在,我已衰暮,久居城市,故園如夢。面對一株菜花,忽然想起很多往事。往事又像菜花的色味,淡遠虛無,不可捉摸,只能引起惆悵。人的一生,無疑是個大題目。有不少人,竭盡全力,想把它撰寫成一篇宏偉的文章。我只能把它寫成一篇短文,一篇像案頭菜花一樣的散文。菜花也是生命,凡是生命,都可以成為文章的題目。
上一篇:《社會剪影·民風民俗》記事作文寫作技巧
下一篇:《技巧點撥·補敘法》記事作文寫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