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涼會唱的第一首歌,不是兒歌,而是爺爺哼在嘴邊的“驪歌”。從小到大,爺爺每次唱歌,都是這首歌。
小涼的父母很忙,她是被爺爺帶大的。在小涼心目中,爺爺是個大英雄。這個大英雄會為洗衣做飯,會教她古詩書法,會把他那優美的文章當做睡前故事念給她聽。
可這個大英雄也有孤單的時候。每每爺爺唱起那首歌,他總能從那精神矍鑠的臉上看到一種孤寂、懷念、后悔的神色。她一直不知道為什么。
爺爺病了,病得很重。小涼聽到這個消息時,第一反應時有人惡作劇——爺爺身體一直很好,每天都會鍛煉。可醫生告訴她,那是“文革”時留下的病根,如果不是她爺爺平時一直在鍛煉,保養得好,他不可能堅持這么長時間。小涼覺得那團一直圍繞在她心頭的迷霧好似被撥開了一些,露出一條若隱若現、通往真相的路。
小涼輕輕推開病房的門,靜靜地坐在床邊的椅子上,仔仔細細地看著爺爺。爺爺臉上的皺紋很多,老年斑零零散散地分布在那本就清瘦的臉上,點明了他與平時精神狀態不符的年齡。向來滿身書卷氣的爺爺現在就躺在純白的病房里,身上插滿了各種導管,消瘦的身形還占不到床的一半。爺爺是想回家的吧,小涼想著。
小涼一直在椅子上坐著,從中午到晚上,直到太陽落山、天色漸黑,爺爺也沒有醒來。醫生告訴小涼,爺爺剩下的時間不多了,他正處于半昏迷的狀態,一天也不睜眼的時間很多。小涼每天陪著爺爺,為爺爺擦身體、換衣服、洗衣服,就如她小時候爺爺照顧她的樣子。
爺爺走的那天,雨過天晴,壓抑的烏云散去,讓人莫名地感覺到有誰終于解脫了一般。
小涼收拾爺爺的遺物時,找到了一摞本子,隨手翻開一本,入眼的是爺爺骨氣洞達的字體,仔細一看,是爺爺的日記本。那些本子很厚,足足有十幾本。
1949年10月1日,他們說:“新中國成立,中華民族獨立了!我相信我們的國家會越來越好!”我不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媽媽告訴我,這意味著我們可以不用再餓肚子了。
“1960年9月,我18歲了,我和素芳要結婚了!”
“1967年2月,天還正冷,快過年了,但今年一定要小心。”
“1967年3月1號,紅衛兵還是找上了門,我們還是躲不過這一劫嗎?”
“1967年3月2號,我們被拉出去批斗,我們做錯了什么?”
“1967年4月,他們讓我們去看豬圈,喂豬,素芳怎么做得了這種活!”
“1968年3月,素芳走了,死于重病和抑郁癥,她讓我好好地活著,好好把孩子帶大。她還問我是否還記得畢業時我唱給她的驪歌,她說她想唱給我聽,可惜沒機會了。”
“1978年3月,素芳走了10年了,孩子已經13歲了,你還好嗎。”
“2000年,小涼出生了。時間已經步入了新的紀元,從‘文革’結束后,這個國家經歷了風風雨雨,徹底吸取那次教訓,一步一步向前走著。”
“2018年3月,我知道我時間不多了,孩子已經不需要我再操心,小涼也已經長大,沒有什么掛念的了。可以去找素芳了。”
小涼合上本子,望向窗外,爺爺走得一定很安心。
上一篇:王冰潔《離歌》敘事高中作文
下一篇:胡靜藝《離歌》敘事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