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語之魅”怎敵“傳統之雅”
隨著現代網絡科技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使用微信和QQ這樣更加方便快捷的通訊工具與人交流,個性、又去的網絡語言也隨之涌現,面對信息時代的浪潮,有人質疑傳統交流方式存在的合理性,而我就“呵呵”道:“網語之魅怎敵傳統之雅”?
網語之魅,雖是流行卻藏患。
網絡社交工具和網絡語言是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然產物,其便捷、有趣的特點也符合當今人們快節奏的生活需求,于是現在幾乎所有人都會使用一些網絡社交工具進行交流。但不可否認的是,與網絡社交工具個性與方便的特點相伴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疏遠和信息的安全隱患。現在有很多這樣的人:在網絡世界里,他們暢所欲言,而在現實生活中,卻不愿與他人過多接觸,成為“社交恐懼癥”患者。這群人顯然是網絡迅速發展的副產品,如果任由線上交流任意發展,這樣的人只會變得更多,這顯然是我們不愿看到的,“網語之患”不言而喻。
傳統之雅,雖是簡樸卻是真。
現在樂于面對面交流的人越來越少,相距十分鐘路程就恨不得打電話,更不要說更加傳統的交流方式——寫信了。相較于微信、QQ,傳統的社交方式顯然有些笨拙,但只因為它笨拙,我們就有理由將其拋棄嗎?當然不能。線上交流的樂趣永遠不能替代當面交流的樂趣,網絡語言的樂趣永遠不能替代傳統漢語的樂趣。收到一條微信的心情也永遠不能替代收到一封手寫書信的欣喜。因為這才是人類最真實的交流方式,是最直白的情感互動,這一點是網絡社交工具和網絡語言永遠無法做到的。所以說:傳統之雅,隨時簡樸卻是真。
網語傳統,相互借鑒譜華章。
對于新老兩種交流方式,我們應當本著“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原則,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讓兩種方式互相借鑒,讓線上交流多一些真實,或許這才是現代人真正需要的交流方式。
網語之“魅”,魅在方便快捷有趣味,傳統之“雅”,雅在古樸純凈最真實。只有使二者相互借鑒,和諧發展,才能找到最適合我們的既“魅”又“雅”的交流方式,譜寫人類通訊史的華美樂章。
上一篇:王怡然《“空白”》議論高中作文
下一篇:孫楠《“美”無處不在》敘事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