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年來,我國勞動人民在同大自然的長期斗爭中,總結出了大量的農諺,用他們的聰明才智揭示了大自然各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和運行規律,在生產斗爭和日常生活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這些農諺在今天仍有其積極的現實意義。
農諺,通俗形象,內容豐富,涉及很多方面,其中以指導農業生產,揭示氣候變化規律,進行天氣情況預報三類農諺最為我們熟悉。
指導農業生產的諺語,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總結出的經驗,能借以安排各時期的農活。如“清明前后,點瓜種豆”,“頭伏蘿卜二伏芥,三伏種好大白菜”,“棗芽發,種棉花”等,就明確地告知人們播種各種農作物的最恰當的時間;而“天旱鋤好田”則提醒人們天旱時要進行鋤地保墑,其中蘊含著豐富的科學道理。有些農諺則從反面告戒人們不要誤了農時,如“立夏種棉花,有苗沒疙瘩”則屬此例。這類諺語非常豐富,曾在千百年中的農業生產中發揮過巨大作用。
揭示氣候變化規律的諺語,是勞動人民對大自然奧秘的探索,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如:“春天一場風,秋天一場雨”,揭示出“春風”和“秋雨”的內在聯系;“三伏不熱,三九不寒”,總結出一年中氣候冷暖變化的規律;“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六雪點燈”,則更具體地總結了兩個具體日期的氣候變化情況;至于有名的“九九歌”則更是對氣候有規律變化的通俗形象的說明。
還有一類預報天氣情況的諺語,更為人們所熟悉。因為它與人們的生活起居有密切關系,因而更為人們所歡迎。如“燕子低飛蛇過道,大雨不久就來到”,“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等,都是很靈驗的天氣諺語,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除此以外,還有一些諺語是根據當年氣候的特點來預報年景收成好壞的,也是人們所熟知的,像“大雪兆豐年”就屬此例。
這些諺語,其中大部分我們可以用今天的科學知識給以解釋,顯示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科技知識水平,有些則暫時還不能揭示其中的奧秘所在,則更顯示出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農諺,作為我國古代文化遺產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過去,現在乃至將來都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我們應很好地整理總結并繼承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
(程強)
【評點】
本文說明的中心是: 農諺揭示了大自然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和運行規律,在生產斗爭和日常生活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圍繞這個中心,分類舉例說明,分類比較科學,舉例得當。
上一篇:《綠色工廠》初中優秀作文鑒賞|評點
下一篇:《說說版面設計》初中優秀作文鑒賞|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