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結纓是什么意思
《左傳·哀公十五年》:子路(公元前542—公元前480年),姓仲名由,魯國卞(今山東泗水)人。儒家創始人孔子之著名弟子。孔子任魯國司寇時,子路被任為衛國大夫孔悝之家臣。在貴族內訌時,孔悝作亂,子路不從,遭到戈擊,系帽之帶被擊斷。儒家提倡“禮”,主張事事都須合乎“禮”的要求,衣食住行都有一定的規范。子路忠于儒家之“禮”,面對殺身之禍,仍然鎮定地說:“君子之死,帽子不能不戴好。”于是,結好帽帶,從容被殺。
引用義:從容赴難,矢志不移。[例]義軍困守七日,彈盡援絕,眾頭領皆有子路結纓以身殉城之壯志,毫無貪生怕死、茍且偷生之懼色。
上一篇:嫁過畢矣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孫二娘開店——進不得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