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弓之鳥是什么意思
【典源】《戰(zhàn)國策·楚策四》:“天下合從。趙使魏加見楚春申君曰:‘君有將乎?’曰:‘有矣,仆欲將臨武君。’魏加曰:‘臣少之時好射,臣愿以射譬之,可乎?’春申君曰:‘可。’加曰:‘異日者,更羸與魏王處京臺之下,仰見飛鳥。更羸謂魏王曰:“臣為王引弓虛發(fā)而下鳥。”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間,雁從東方來,更羸以虛發(fā)而下之。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對曰:“其飛徐而鳴悲。飛徐者,故瘡痛也;鳴悲者,久失群也,故瘡未息,而驚心未至也。聞弦者,引而高飛,故瘡隕也。”今臨武君,嘗為秦孽,不可為拒秦之將也。’”
【今譯】 戰(zhàn)國時,六國合縱,協(xié)力抗秦。趙國派遣魏加去楚國見春申君,魏加問:“您選好主將了嗎?”春申君回答:“選擇好了,我將派臨武君為將。”魏加又說:“我年輕時好射箭,我用射箭打個比方,可以嗎?”春申君同意了,于是魏加講:“有一天,更羸和魏王在高臺之下,抬頭望見飛鳥,更贏對魏王說:‘我可以只拉響弓弦而不射箭,便讓飛鳥墜落。’魏王疑惑地問:‘箭術能達到如此地步嗎?’更羸說可以。一會兒,一只大雁從東飛來,更羸就拉空弦虛射,大雁果然墜落在地。魏王驚訝:‘箭術怎么會達到如此精湛呢!’更羸解釋說:‘這是一只受傷的雁。’魏王奇怪:‘先生怎么知道?’更羸答:‘這只雁飛得很慢,而且叫聲凄厲。飛得慢是由于創(chuàng)傷疼痛; 叫聲悲是由于失群孤單,它內(nèi)心驚恐,一旦聽到弓弦響,立刻就振翅高飛,以致舊傷迸裂墜落。’臨武君過去曾為秦軍所敗,猶如驚弓之鳥,不可任他做抗秦的主將。”
【釋義】 后以此典指遭受禍患、打擊之后,內(nèi)心驚懼有余悸。
【典形】 弓傷、驚弓、驚弓之鳥、驚弦、驚雁、驚羽、空弦、落雁、傷弓、傷鴻、傷禽、傷禽畏弦、傷鳥、傷雁、聞弦、虛弓、虛弦、雁驚、墜羽、援弓雁落、虛弦落雁、聞弦鳥落、聞弓雁驚、傷弓寒雁、驚弦雁、傷弓翼。
【示例】
〔弓傷) 唐·盧照鄰《同臨津紀時府孤雁》:“水流疑箭動,月照似弓傷。”
〔驚弓〕 清·張爾田 《滿庭芳》:“驚弓如塞雁,林間失侶,落影沙洲。”
〔驚弓之鳥〕 《晉書·王鑒傳》:“黷武之眾易動,驚弓之鳥難安。”
〔驚弦〕 北周·庾信《周大將軍鄭偉墓志銘》:“成皋塵起,廣武烽然,麋興麗箭,雁落驚弦。”
〔驚雁〕 宋·陸游《書齋壁》:“自笑為農(nóng)行沒世,尚如驚雁落空弦。”
〔驚羽〕宋·蘇軾《次韻王雄州送侍其涇州》:“聞道名城得真將,故應驚羽落空弦。”
〔空弦〕 宋·辛棄疾《木蘭花慢·滁州送范倅》:“回斷秋霄落雁,醉來時響空弦。”
〔落雁〕 北周·庾信《周大將軍崔說神道碑》:“忘歸繁弱,落雁吟猿,故得氣蓋關中,威申河外。”
〔傷弓〕 宋·黃庭堅《再次韻呈明略》:“夢回擾擾仍世間,心如傷弓怯虛彈。”
〔傷鴻〕 宋·蘇軾《杭州牡丹開時仆猶在常潤》之二:“天靜傷鴻猶戢翼,月明驚鵲未安枝。”
〔傷鳥〕 唐·白居易《得微之到官后書備知通州之事》:“傷鳥有弦驚不定,臥龍無水動應難。”
〔傷禽〕 南朝宋·鮑照 《代東門行》:“傷禽惡弦驚,倦客惡離聲。”
〔傷禽畏弦〕 清·文廷式《廣謫仙怨》:“相臣狡兔求窟,國論傷禽畏弦。”
〔傷雁〕 宋·蘇軾《云龍山觀燒得云字》:“驚飛墮傷雁, 狂走迷癡麏。”
〔聞弦〕 唐·李白《單父東樓秋夜送族弟沈之秦》:“折翮翻飛隨轉(zhuǎn)蓬,聞弦虛墜下霜空。”
〔虛弓〕 唐·盧照鄰《失群雁》:“虞人負繳來相及,齊客虛弓忽見傷。”
〔虛弦〕 宋·蘇軾《送范中濟經(jīng)略侍郎》:“號令聳毛羽,先聲落虛弦。”
〔雁驚〕 唐·白居易《宣州試射中正鵠賦》:“若然者,安知不能空彎而雁驚,虛引而猿泣者也?”
〔墜羽〕 唐·駱賓王 《途中有懷》:“涸鱗驚煦轍,墜羽怯虛彎。”
上一篇:彩衣娛親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懶殘煨芋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