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重泰山是什么意思
【典源】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書之功,文史皇歷近乎卜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倡優畜之,流俗之所輕也。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異?而世又不與能死節者比,特以為智窮罪極、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 素所自樹立使然。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今譯】 漢代司馬遷因受李陵一案牽連遭宮刑,他在給友人任安 (字少卿)的信中說:“我的祖上先人,并沒有顯赫的功勞,擔任太史令一職,近乎卜官、巫祝之類,皇帝也看成是與樂師優伶一樣的人,為世人所輕視。如果我伏法被處死,不過像九牛失去一毛,跟螻蟻有什么區別呢? 而世人又不能把我與守節而死者同樣看待,只認為是無計可施,罪有應得,不能免除死罪罷了。為什么呢?這是我的職事及地位決定的。人活在世上,早晚有一死,有的死得比泰山還重,有的死得比鴻毛還輕,因為死的目的不同啊!”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人死得有價值,有意義; 以“鴻毛”形容把生死看得很輕。
【典形】 鴻毛、鴻毛泰山、死重泰山、太山鴻毛、太山重、重泰山、重義如泰山、鴻毛輕一死、死如鴻毛、泰山輕。
【示例】
〔鴻毛〕 唐·李商隱《獻寄舊府開封公》:“酬思撫身世,未覺勝鴻毛。”
〔鴻毛泰山〕 宋·蘇軾《次韻劉京兆石林亭之作》:“況此百株石,鴻毛與泰山。”
〔死重泰山〕 宋·張元干《拜顏魯公像》:“死重泰山古所難,杞鬼竊柄猶偷安。”
〔太山鴻毛〕 唐·李白 《結襪子》:“感君恩重許君命,太山一擲輕鴻毛。”
〔太山重〕 宋·蘇軾《和陶詠三良》:“此生太山重,忽作鴻毛遺。”
〔重泰山〕 明·于謙《無題》之二:“名節輕泰山,利欲輕鴻毛。”
〔重義如泰山〕 唐·白居易《田布贈右仆射制》:“今有重義如泰山,輕生如鴻毛,死而不朽者。”
上一篇:歌動梁塵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江夏黃童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