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面壁是什么意思
【典源】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三:“(達摩)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人莫之測,謂之壁觀婆羅門……迄九年已。”宋·普濟《五燈會元》卷一亦載。
【今譯】 菩提達摩 (一作達磨),本天竺 (印度) 僧人,本名菩提多羅,南朝梁時來中國,后渡江至北魏,居止于嵩山少林寺,終日朝著石壁打坐,默默無言,別人都測度不出其高深,稱之為壁觀婆羅門。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修行、攻讀勤苦不倦。
【典形】 壁下達磨、面壁、面壁九夏、面九年壁、悄坐松陰,十年面壁。
【示例】
〔壁下達磨〕 宋·范成大《題請息齋六言》之八:“壁下禪枯達磨,室中病著維摩?!?/p>
〔面壁〕 清·黃遵憲 《錫蘭島臥佛》:“十年勤面壁,一燈傳立雪。”
〔面壁九夏〕 宋·陸游《和陳魯山十詩》之二:“會當棄人事,面壁度九夏?!薄裁婢拍瓯凇?宋·陳與義 《又賦》:“要將萬里身,獨面九年壁?!?/p>
〔悄坐松陰〕 清·鄭燮 《游白狼山》:“崖前露出一塊石,悄坐松陰似達摩。”
〔十年面壁〕 清·黃遵憲《歲暮懷人詩》之二十五:“十年面壁精勤甚,多恐量腰減帶圍?!?
上一篇:遼東白豕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過五關,斬六將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