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王墜屨是什么意思
【典源】 漢·賈誼《新書·喻誠》:“昔楚昭王與吳人戰,楚軍敗,昭王走,屨決背而行失之。行三十步復旋取屨。及至于隋,左右問曰:‘王何曾惜一屨乎?’昭王曰:‘楚國雖貪,豈愛一踦屨哉?思與偕反也。’自是之后,楚國之俗無相棄者。”
【今譯】 春秋時,楚國與吳國交戰,楚軍戰敗,楚昭王逃走,路上,他的鞋子壞了而丟失,已走出三十步又轉身找回。到了隋地,身邊的人問:“您為何如此珍惜一只鞋?”昭王說:“我怎會偏愛這一只鞋呢? 只是想把它帶回楚國。”從此以后,不丟棄舊物在楚國蔚成風氣。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珍惜故舊之物。
【典形】 墜屨、墜履、墜履還收。
【示例】
〔墜屨〕 晉·陸機《演連珠》 之四十:“是以江漢之君,悲其墜屨; 少原之婦,哭其亡簪。”
〔墜履〕 唐·羅隱《得宣州竇尚書書》:“遺簪墜履應留念,門客如今只下僚。”
〔墜履還收〕 唐·李白《為吳王謝責赴行在遲滯表》:“慚墜履之還收,喜遺簪之再御。”
上一篇:無地起樓臺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晏子一裘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