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單,轉身走人
有哲人說:成功的人生需要正確的規劃,你今天站在哪里并不重要,但是你下一步邁向哪里卻很重要。
這樣一句話對于一般人而言,可能只是一句發人深省的格言罷了,而對于鄧亞萍,這樣一句話卻代表著舍棄和重新開始的痛苦抉擇,以及需要為此含辛茹苦的付出。在規劃自己的人生目標的過程中,她竟“不合邏輯”地把自己從一個運動員變成為一名令全世界年青人羨慕的劍橋大學博士生。
鄧亞萍5歲開始學乒乓球,最終用實力證明了自己,登上了世界乒壇冠軍的寶座。然而,由于競技體育的職業特性和生理周期,再加上多年來的超強練習,腰、脖子和腳上的傷病困擾,需要鄧亞萍給自己重新進行職業定位。
有一次在國外參加比賽后,有人問鄧亞萍:“你們中國女運動員的成績為什么比男運動員好?”,言者無意,聽者有心,正是這樣一個有意無意的詢問才讓鄧亞萍深思自己為什么能成為世界冠軍。于是她以中國女子乒乓球為例子,作為理論研究的課題,寫了本《從小腳女人到奧運冠軍》的書,她希望能夠有人真正關注中國婦女和中國女運動員的研究。后來,鄧亞萍又在攻讀英國劍橋大學的博士學位,研究課題是奧運會對中國的影響,就這樣她一步一步地塑造著自己國際體育專家的形象。
鄧亞萍不但鉆研精深的體育課題,而且廣泛地參加社會活動,她曾經兩次參與了中國申奧活動。2001年她從英國返回國內,擔起了申奧形象大使的重任,為成功申辦2008年奧運會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鄧亞萍連續兩次入選國際奧委會擔任官員。在國內,她是全國人大代表,又是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奧運會前夕,鄧亞萍任職于北京奧組委市場開發部,她所在的部門主要是負責國內外大公司接洽,為北京奧運會爭取資金贊助。
2010年鄧亞萍出任人民日報社副秘書長兼人民搜索網總經理,在履職的第一天,鄧亞萍做了題為《面對人生挑戰,應該知難而進》的發言:“今天這樣的場面對于我來說并不陌生。我結束運動生涯以后,已不止一次面臨人生的轉折和新的生活挑戰……挑戰新的人生,我是有興趣的,也是有信心的。面對如此重要的崗位,自己更愿意以一種‘開拓’的姿態前行……”
中國有那么多體育運動員,那么多奧運冠軍、世界冠軍,為什么鄧亞萍的成就最非凡、最引人注目呢?答案在于不斷地超越自我,完成一次次華麗的轉型。拿下了幾屆奧運冠軍,再去拼搏已經沒什么意義,何不埋單走人,開啟另一種人生呢?
像體育明星這種公眾人物,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在眾目睽睽之下,即便改換角色,依然是公眾人物。施瓦辛格曾是健美運動名將,后來成了好萊塢影星,再后來又當上美國加州州長。在他轉型的過程中,名氣起了很大作用。不過,明星的社會知名度總會隨時間推移而遞減,越老越不吃香,靠吃老本是不能長久的。鄧亞萍退役后努力學習,彌補了打球時代落下的文化知識方面的不足。成為“埋單、轉身走人”最成功的例子。
成功后的埋單走人不是放棄已有的成就,不思進取,而是果斷結束沉溺于成功的喜悅,嘗試著走向更高級的成功。
敢于“埋單,轉身走人”并不僅限于成功者,失敗者同樣需要如此。當遭遇了失敗,我們不應該失去進取的信心,而應努力尋找自身的弱點,努力克服,然后再重整旗鼓,投入到新的實現夢想的旅途中去。
2008年美國大選,共和黨候選人麥凱恩敗給了民主黨候選人奧巴馬。失敗后,麥凱恩在鳳凰城發表了演說,承認敗選。那天過后,他長達半個世紀的公職生涯也許就結束了,那篇堪稱一流的敗北演說就是他在歷史中留下的最后聲音。演說的大致內容是一,恭喜奧巴馬;二,感謝家人、佩林等競選團隊、選民;三,自己在選舉中已經盡了最大努力,雖敗無憾;四,選舉結束了,號召選民在奧巴馬的領導下,團結一致,迎戰美國面臨的各種危機。現場支持者多數平靜面對現實,但一些女性支持者難掩失望和傷心,不禁當眾潸然淚下。”
重讀麥凱恩敗選后在的演講,不禁令人感動。麥凱恩失敗后向對手的真誠致意與祝賀,也讓人感到他確實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職業軍人——原來失敗了,也可以留下光輝的背景。
成功的舞臺向每個有雄心,有抱負的人開放著,成功了,不要得意,而應努力往更高的方向努力;失敗了,也不要泄氣,好好總結,為這次失利埋單,然后留下華麗的背景,轉身,成功就在不遠處。
上一篇:噴泉的高度不會超越它的源頭
下一篇:培養勇氣,告別唯唯諾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