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明白挫折是成長中最好的禮物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這句勵志名言告訴無數失敗的人,失敗并不可怕,只要有勇氣接受失敗,然后從失敗中站起來,即使屢戰屢敗,也會自強不息。而這種承擔失敗奮起的勇氣則需要經歷人生的磨煉方能獲得。擁有鋼鐵般的意志,是父母培養孩子成才不可忽視的因素,也是孩子挫折情緒引導的重要內容。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但必有堅韌不拔之志。如今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績優異,只要孩子好好學習,對孩子的要求盡量滿足,但卻忽視了情緒的管理與意志力的培養。沒有堅強的意志,孩子很難擁有與挫折抗爭的勇氣和決心,是經不起失敗的人。從兒童時期就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我們的孩子才能夠比一般人更有勇氣去迎接困難、挑戰困難、戰勝困難。
因此,我們有必要引導孩子正確面對成敗,人生不順,但這種經歷也是一種財富。生命中的每個挫折、每個傷痛、每個失敗,都自有它的意義。很多父母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于是,出現了很多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的夏令營活動、“帶孩子去上班”等,還有新近興起的“磨難教育”、“學軍學農”。在日本,甚至許多家長鼓勵孩子從事冒險活動,其目的無非是讓孩子多經歷一些坎坷,多接觸一些實踐,這樣可以培養鍛煉孩子們接受挫折和戰勝挫折的能力和意志力。
有一位赫赫有名的集團老總,在40歲以前,窮困潦倒,家徒四壁,沒有人看得起他,包括他的妻子。但他只身下海,從小本生意開始做起,在短短的十年內,把一家手工作坊擴張成了資產達億元的私營企業。有記者采訪他:“如果你出生在城市,受良好的教育,有穩定的生活環境,你現在的成就會更大嗎?”他沉默了一會兒,說:“也許可能。但我相信,如果我不是生活在農村,沒有經受過那么多苦難,而像其他城市人一樣有衣穿,有房住,有人看得起,我會心安理得地過下去,絕不會開辦自己的家庭作坊。從這個意義上說,我要感謝生活。”
生活有時真的像魔術,會變幻出令人難以置信的結果。這位老總的經歷告訴家長,苦難并不意味著永遠苦難,幸福也并不意味著永遠幸福。人們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處于逆境中做出的,思想上的壓力甚至肉體上的痛苦,都可能成為精神上的興奮劑。
家長要明白,溫室里的花朵承受不了狂風暴雨的侵襲。“含在嘴里怕化,捧在手里怕疼”的愛子觀,會導致孩子意志不堅強,心理承受力差,稍遇不順心或挫折就走極端。沒有人可以全然順順利利地走過一生,掌聲的背后,其實都有一串不為人知的挫折故事。成功者,往往不是與生俱來的英才,而是那些平平常常的付出者。沒有小孩足以幸運地一生都在溫室中生活,在人的世界中總會有風有浪,父母不可能永遠是孩子的避風港,提供給他一切免于傷害的保護。
總得來說,孩子怕苦,就不會成功,就不會搞好學習,遇到困難就后退,悲觀地對待生活,這樣很難適應社會的競爭。作為孩子的家長,注意實踐磨煉是讓孩子直接理解人生、融入社會、鍛煉意志、培養自信的最重要手段,對于一個人的成長非常重要。那么,父母該怎樣提升孩子面對挫折的情緒能力呢?
1.引導孩子逐步自立
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在心理上獨立。家長不能代替孩子去考慮問題,要孩子自己去思考,尊重孩子的意見,這樣孩子能獨立思考問題,能有主見,從而為孩子以后的成功打下基礎。
2.設置生活挫折和障礙
在生活中,設置一些挫折,讓孩子去面對,也可以要孩子參加社會實踐,或者讓孩子鍛煉自己,接觸社會,培養吃苦精神。
3.家長主動與孩子吃苦
由于現在的家長忙,與孩子的溝通少,造成父母與孩子的代溝越來越大,如何去彌補這個缺陷,那只有靠家長多與孩子在一起。所以家長可以與孩子參加晨跑,參加體育運動,如一起打球,一起游泳,一起旅游,這樣可以增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同樣讓孩子得到了鍛煉。
另外,對于孩子的抗挫折情緒能力,我們要相信孩子自己的判斷力,并且給他足夠的時間調整自己的心態。而強迫他接受你對他的幫助,會使他產生真正的挫折感。孩子接受現實后,會自己調整的。即使失敗了父母也要相信,下次孩子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總之,家長不要錯過讓孩子學習、鍛煉的每一次機會,努力提高孩子接受現實的勇氣,為今后生存打下良好的基礎。未來是屬于孩子的,未來的路要靠他們自己去走,未來的生活要靠他們自己去創造。
上一篇:讓孩子形成良好的睡眠方式
下一篇:讓自己成為正能量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