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取必先予:蹺蹺板互惠原則
愛的力量是相互的,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女人要獲得他人的喜愛,首先必須要真誠地喜歡他人。這種喜歡必須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而非另有所圖。
心理學(xué)上認為,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就如坐蹺蹺板一樣,不能永遠固定這一端高,另一端低,就是要高低交錯,如此整個過程才好玩,才會快樂。只有以給予為前提才能光明正大地擁有。自私的人就如同玩蹺蹺板時期望永遠立于上位的孩子,一旦對方認識到這種游戲不好玩,便會毅然離開。人際交往也是這樣的道理。
一個女人如果只關(guān)心自己,那么她很難成為一個被人喜歡的人。要成為令人敬重的人,必須將你的注意力從自己的身上轉(zhuǎn)到別人身上去。哲學(xué)家威廉·詹姆斯說:“人性中最強烈的欲望便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敬慕。”這句話對于“別人”也同樣適用,他人也希望得到你的敬慕。如果你只是過度地關(guān)心你自己,就沒有時間及精力去關(guān)心別人。別人想獲得你的關(guān)心,卻無法從你這里得到,當然也不會去注意你。
在人際交往中,很多女人總是覺得自己應(yīng)該是一個受人保護和喜愛的人,從而對朋友、親人和戀人提出諸多的要求,或許一開始對方能以包容的心態(tài)來對待理解,但是時間一長,在過高過密強度的刺激下,對方會產(chǎn)生不耐煩或者厭惡。甚至還會導(dǎo)致有一些女人將對方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
小玲是一個長相和家世都中等偏上的女孩兒,所以,她從小就有一種優(yōu)越感。在她眼中,朋友或戀人理所當然要對她百依百順。對于她所提出來的要求,朋友或戀人只要一提出異議,她就會大發(fā)雷霆。
有一次,她又任性地和男友鬧分手,喋喋不休的她一邊叨念著自己條件這么好,不怕找不到更好的;一邊撥打好朋友的手機,讓她再來接自己。其實,小玲和男友這樣的鬧分手已經(jīng)不止一次了,給朋友打電話傾訴與男友的分手也是常事。
所以,當她打算再一次地把自己打包好的行李讓朋友拖去放到朋友那里的時候,朋友毅然拒絕了。小玲十分氣憤地說:“難道你不是我朋友嗎!怎么連這么一點忙都不幫!”
對方回道:“正因為是你朋友,我勸了你很多次,也幫了你很多次,但是你都不聽。你總以為,只要是你的朋友和戀人,對你的付出和幫助就是理所應(yīng)當?shù)摹D憧傆X得別人都應(yīng)該把你放在心目中的第一位,你總覺得別人做得都不好,所有人都傷害了你。你從來不去看自己,從來不去想自己身上的毛病。我受不了你了,以后再碰到這種事情,你自己看著辦吧!”
小玲聽到對方掛了電話,站在原地一陣陣發(fā)愣。
以自我為中心的女人,常常不懂得接受真實的自己。這種心境常會產(chǎn)生自我悲憫和受挫感。因為當她的內(nèi)心感到痛苦時,其他人的存在往往會不自覺地加劇她的緊張情緒,并且她也絕不能與其他人一起獲得成功,同時她在這樣想的過程中愈發(fā)加劇,從而造成了一種不令人滿意的人際關(guān)系。受歡迎的女人大都擁有一種特質(zhì),她們似乎知道如何使別人接受自己。誰能做到這一點,誰就能獲得別人的喜愛。所以,過分以自我為中心的女人總會令自己和別人不快樂。
所以說,人際關(guān)系是一種相互的關(guān)系。說得明白一些,就是你對我好,我就對你好。經(jīng)常關(guān)心他人,無疑會增加你獲得成功和幸福的幾率,別人也會因此而喜歡你。向他人供建設(shè)性的幫助,同時具備與人溝通的技巧——只要拿住這把鑰匙,女人就能打開人心的大門。
上一篇:柔軟生命的硬殼:不容侵犯的“安全需要”
下一篇:欲攀高峰的女人:“自我實現(xiàn)”是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