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小事做好才能做大事
——小事更能磨練孩子的專注力
我們都知道,從小培養孩子認真專注的習慣非常重要,這個認知力對孩子的一生有深遠的影響。專注力好的孩子,在課堂上可以學習到更多知識,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聽了老師一兩句話后,就開始發呆走神,學習就跟不上,考試成績也差,可見專注力對于孩子來說多重要。
的確,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這是很多父母關切的問題,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可以成龍成鳳,有些父母在孩子2歲就開始為他報各種興趣班,生怕輸在起跑線上,但這種輸在起跑線上的思維,無疑會過早讓孩子焦慮,形成叛逆的性格,跟父母想培養優秀孩子的初衷越走越偏。
其實,對于1~4歲階段的孩子,父母沒必要急著讓他們快速成長,用拔苗助長的方式對待他們的童年。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需要的是發現生活和感受生活,尤其是那些細節,并且從中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他們才會更加的優秀。
最好培育孩子的方式并不一定都在遠方,這些往往就在我們眼前,甚至是看起來無聊的小事,比如,有些父母帶孩子去公園玩,孩子在沙堆里玩得很開心,而在一旁陪著孩子的父母無法理解沙堆這么無聊的東西,小孩會玩得那么開心,對于小孩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認知能力培養的過程。
在日常中,有哪些小事看起來很無聊,但堅持陪孩子做,就能鍛煉他們的注意力呢?
1.讓孩子完成自己份內的事
父母不妨讓孩子從份內工作開始學習,其中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學習將衣服穿好、放好;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好;把臟衣服放進籃子里。讓孩子慢慢習慣,其實做家務也是自己份內的工作。
2.從生活中培養孩子做家務的能力
讓孩子做家務是幫助孩子成長的最好機會,它不僅可以增加孩子做事能力,更可培養其專注的習慣。然而父母在培養孩子做家務習慣時,需要時間與耐心及周詳的計劃,讓孩子能“自主自發”地去做,才能達到教育的效果。對于一些年齡較小的孩子,我們最好給予指導。
(1)擇菜:這一家務能讓孩子知曉一道菜的過程,從擇菜到洗菜和燒菜一個環節都不可缺少,也能讓孩子明白家長做飯的辛苦。
(2)洗米、煮飯: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參與從舀米開始,讓孩子知道全家人吃飯需要多少米,煮飯需要多少水。洗米時,也可以告訴孩子,這水除洗米外,還可以留著做其他用途,如洗菜,以此教育孩子節約概念。
(3)掃地、擦桌子:在孩子第一次做這些家務時,我們可以為孩子準備一塊專門的抹布,讓孩子試著去做家務,或由父母教孩子如何做,才能將桌子、地板弄干凈。
(4)曬、收、疊衣服:曬衣服時可請孩子幫忙拿衣架,由媽媽晾衣服;收衣服時,孩子還小,可由他負責拿自己的衣服;疊衣服時,孩子也可以學習折疊及分類放好。
3.從趣味活動(游戲)中學習
(1)清潔隊員與收購員。孩子假設自己是一位清潔隊員,開著一輛清潔車,清掃各種玩具和東西,然后交給收購員(即媽媽)處理。借由游戲培養孩子做家務興趣。
(2)扮家家。利用玩具、餐具(杯、盤、湯匙、鍋)等與孩子玩做家務游戲。“娃娃,平常都是媽媽做飯給你吃,今天你也炒個菜給媽媽吃好嗎?”“娃娃做的菜真好吃。吃完了,現在我們一起將桌子、盤子、碗收干凈好嗎?”借由游戲達到教育效果。
4.觀察小動物
孩子對于小螞蟻、小蝴蝶這類小動物是十分好奇的,這么有特點的小動物,孩子自然會感到很有趣,孩子在觀察小動物時,是很好的觀察力培養的過程,通過觀察小動物,讓孩子發現到自然界的奧秘,通過觀察身邊細微的事物來認識世界。作為父母在陪伴孩子觀察時,也可以給孩子上一堂生物課,比如,孩子觀察蝴蝶時,父母可以教孩子關于蝴蝶的知識,增加孩子的知識點。
父母在培育孩子時,父母應該秉持初心,有時簡單的方式不代表無效,長久堅持下來,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肯定是飛躍的改變,所以說,父母可以靜下心來,看看那些不起眼的小事情。有時候,小事情說不定有大改變,所以讓孩子成為更加優秀的人,并不難。
上一篇:找出自己可以改變的地方,并勇于嘗試
下一篇:提升競爭力,助你直面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