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不可怕,可怕的是心靈的孤獨
我們都知道,現代社會,人們已經習慣生活于喧囂的城市中,為此,寂寞來臨時,有些人顯得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排遣。有人說,孤寂是吞噬生命和美麗的沼澤地。寂寞不可怕,可怕的是心靈的孤獨,因此,寂寞的時候,我們需要一點精神上的寄托與追求,去打破寂寞,學會在寂寞中尋求彼岸。
青少年處于渴望結交朋友的年紀,無論是學習還是娛樂,他們都喜歡成群結隊,沒有誰喜歡被同學和朋友孤立。然而,一個人要成長,就必須學會直面寂寞,如果你能做到充實自己的內心,讓心靈永不孤獨,那么,你就長大了。
有本書上曾經這樣說:“能夠忍受孤獨的,是低段位選手;能夠享受孤獨的,才是高段位選手。”誠哉斯言!不同的人生態度,成就了不同的人生高度。真正有內涵的人,都是懂得充實自己內心的人,看一本書、寫一行字,學會修理好一個柜子,養活一缸魚,下廚煲一鍋湯,會照料受傷的小動物,等等。這一切遠勝于呼朋喚友,左擁右抱。他有自我內心的堅定和認知,不受世間他人他事來左右界定,專注工作和學習,并且獨具一格。
“每天放學后,我寧愿去圖書館看看書,也不愿意和同學們去網吧上網。每讀一本書,我都能獲得不同的知識,有專業知識上的,有人生感悟上的,有風土人情,有幽默智慧,我很享受讀書的過程,每次從圖書館出來都已經夜里十點了,在回家的路上,看著路邊安靜的一切,風從耳邊吹過,我真正感到了內心的安寧。同學們都說我這人太宅了,但我覺得,我是在享受寂寞,內心有書籍陪伴,我從不感到孤獨?!?/p>
這是一個懂得享受寂寞的人的內心獨白。的確,心與書的交流,是一種滋潤,也是內省與自察。伴隨著感悟與體會,淡淡的喜悅在心頭升起,浮蕩的靈魂也漸歸平靜,讓自己始終保持著一份純凈而又向上的心態,不失信心地契入現實,介入生活,創造生活。
也許你會問,寂寞二字究竟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我們不需要追求,但我們需要明白,寂寞不等于孤獨。一個人孤獨,那是因為身邊沒有朋友相伴;而一個人寂寞,那是自己給自己的獨有空間。
曾有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人獨自行走在森林中,后來,他迷路了,饑餓難耐的他最終靠在了一棵大樹底下,他睡著了。在夢中,他看到了潔白的牛奶和誘人的面包,他以為這些都是真實的。但就是靠著這份幻想,他走出了森林,獲得了重生。
有人說:孤獨是一種無以言狀、自得其樂的境界。的確,在孤獨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實現與自己的對話,才能進入冥想的境界。
其實孤獨也是美麗的,孤獨的是影,實在的是心,孤獨的人能在孤獨寂寞中完成他的使命。如果你興趣無比廣泛而又濃烈,而自己又感覺到自己的精力無比旺盛,那么,你就不必去考慮你已經活了多少年這種純數字的統計學,更不需要去考慮你那不是很久的未來。
那么,寂寞時,你該怎樣才能充實內心呢?
1.與書籍為伍
英國作家湯瑪斯說:“書籍超越了時間的藩籬,它可以把我們從狹窄的目前,延伸到過去和未來?!钡拇_,書籍記錄了太多偉大的思想,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能實現自我提升,我們能探索到很多我們未曾涉及的領域,我們更能從書籍中找到心靈的導師,從而看清自己、走出狹隘,最終實現豐富自我、提升涵養的目的。
2.專注于學習
一個人如果能專注于手頭的工作和學習的話,那么,他便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又怎么會感到孤獨呢?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炎炎夏日,農夫一心想把稻子割完、學生一心要讀完一本書,他們都是不孤獨的;只有無所事事的人,才會覺得內心空虛、寂寞,需要與人為伴。
可見,學會自我調節,學會享受一個人的寂寞,有一顆平靜的心,做好自己,我們的生活就會更加成熟,更加深沉,更加充實。
上一篇:學會辯證看待問題,你才能從容快樂
下一篇:對最愛的人,說最動聽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