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一個角度,人生豁然開朗
很多成人對于人生都充滿了抱怨,他們覺得人生不如意,也遺憾自己的很多心愿都沒有完成,自己想要的東西也都沒有得到,所以他們會在生活中感到不滿足。作為父母,如果總是在孩子面前對生活怨聲載道,那么就會在不知不覺間影響孩子,使得孩子也形成消極的生活態度。很多內向的孩子原本就性格懦弱,遇到事情的時候非常遲疑,不知道應該如何做出選擇。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父母再給他們負面消極的影響,他們對于人生的態度就會更加被動。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謹言慎行,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消極的話,尤其是在遇到難題的時候,更是不要當著孩子的面選擇放棄。否則孩子就會和父母一樣,認為人生苦短,覺得人生就是不如意,而不能看到人生中那些令人快樂和滿足的事情。
內向的孩子性格上偏向于被動。那些主動的孩子不管遇到怎樣的難題,大多數時候總能夠積極地想辦法解決,雖然有的時候結果并不能夠令人如愿,但是他們依然會勇敢地嘗試,所以他們會堅持到最后。在真正的結果沒有到來之前,他們會不放棄地繼續努力,正是因為如此,外向的孩子才能夠爭取到更多的機會,也才有可能在事情沒有真正定局的時候贏得轉機,讓自己在成長過程中有更好的表現。
面對內向的孩子,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教會孩子換一個角度去看待問題。很多問題從一個角度來看是令人絕望的,但是如果能夠換一個角度來看,就會給人以希望。曾經有一個老奶奶,不管是晴天還是雨天,都愁眉苦臉地坐在自家的門口。鄰居看到老奶奶每天都眉頭緊鎖,有的時候還淚眼婆娑,忍不住問老奶奶:“老奶奶,今天太陽這么好,您坐在這里曬得身上暖洋洋的,為何滿臉的不高興呢?”老奶奶說:“我的小兒子是賣雨傘的。天氣好的時候,雨傘就不好賣,他就賺不到錢。我很擔心他們不能養活自己,但是我又沒有能力幫他們。”聽到老奶奶這么說,鄰居感慨地說:“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孩子已經長大了,您還這樣為他們操心!”鄰居終于理解了老奶奶為何整日愁眉苦臉。
過了幾天,下起了瓢潑大雨,鄰居看到老奶奶依然坐在門口,淚眼婆娑,感到更納悶了。他問老奶奶:“老奶奶,今天下大雨,您兒子的傘一定賣得很好,您為什么還是不高興呢?”老奶奶說:“我的大女兒是開染坊的,開染坊要靠著大太陽才能把染好的布曬透。如果總是下雨,我女兒就沒有辦法做生意了。”鄰居看著老奶奶愁眉苦臉的樣子,對老奶奶說:“老奶奶,你應該換一個角度看問題啊!晴天的時候,您女兒的染坊肯定生意很好;雨天的時候,您兒子的雨傘店鋪肯定生意很好。這樣一來,不管是晴天還是雨天,你的兒女們都能夠賺到錢,這可多好呀!”聽了鄰居的分析,老奶奶破涕為笑,說:“真的,我的兒子和閨女總能賺到錢,不管是晴天還是雨天。看來,他們真是選擇了一個好職業。”看到老奶奶轉憂為喜,鄰居也欣慰地笑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對于同一個問題,換一個角度來看,就會有不同的結果和感受。孩子在漫長的人生之中一定會遇到很多這樣的抉擇或是難題,如果他們總是懷著悲觀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讓自己郁郁寡歡,又如何能夠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呢?所以,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辯證唯物主義的思維方式,讓孩子能夠一分為二地看待問題,也讓孩子形成樂觀的思維模式。當問題讓孩子感到壓抑或者無助的時候,就讓孩子換一個角度,從更積極樂觀的角度來看待和解決問題,這樣孩子也許就能取得最好的結果!
換一個角度,讓人生豁然開朗,這聽起來很容易,但是實際上,人很容易陷入思維的怪圈之中,也會有思維定勢存在,必須打破這些束縛,孩子才能沖破局限。既然如此,父母就要從小培養孩子積極樂觀思考問題的好習慣。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也要給孩子做好榜樣,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表現出對生活的悲觀絕望。如果父母始終都能夠積極樂觀地對待生活,那么孩子就會向父母學習,也會在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之下,從積極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除了要給孩子做好榜樣之外,還要避免孩子成為完美主義者。現實生活中,很多內向的孩子都是完美主義者。他們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希望自己做得最好,也希望自己沒有任何瑕疵。因為過于追求完美,孩子們往往會陷入悲觀中。也許有些父母會感到奇怪:孩子是完美主義者,一定是內心充滿期望的,為何又會感到悲觀呢?其實這正是因為孩子們過于追求完美,所以才會否定自己。現實生活中,沒有什么事情是絕對完美的,如果孩子總是認為自己應該表現得絕對完美,對自己提出過高的要求,那么他們在此過程中就會發現自己做得不夠好,也會否定和批評自己。不得不說,這樣的表現會讓孩子特別被動。
很多父母要求孩子書寫必須工整,書包必須收拾整齊,雖然這對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會起到積極作用,但是如果孩子已經在這些方面做得很不錯了,父母就不要再對孩子提出更苛刻的要求。生活是非常瑣碎的,涉及方方面面的事情,如果孩子要求自己在每一個方面都做到極致,那么他們就會陷入焦慮的狀態。如此一來,他們怎么還有時間和心情去享受生活呢?古人云,凡事皆有度,過猶不及。哪怕是追求完美,也要適度,而不能過度。父母在對孩子提出要求時,也要適度。父母應該更多地關注孩子當前的狀態,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已經表現得非常好了,就要教會孩子學會滿足,而不要讓孩子因為追求完美而總是和自己過不去,這一定會讓孩子內心緊張焦慮,而且缺乏安全感,對孩子的成長是極其不利的。
上一篇:抹得開面子,才能打得開局面
下一篇:攀比只會讓自己的內心失去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