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逸不是命運的旋律,奮斗才是人生的真諦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所以更多的人喜歡安逸的生活。而不安于現狀,不束縛于現有的生活,積極地奮斗,才是白手起家的序曲。
有人曾做過這樣一項調查:在人潮涌動的街頭,隨機尋找10個人問他們同樣的兩個問題:想成為有錢人嗎?你能成為有錢人嗎?統計結果顯示,對第一個問題,10個人都給予了肯定的答案:想。而對于第二個問題,得到的答案則大不相同。有的人說能,有的人說沒準兒,有的人說看運氣了,還有人說根本就沒有考慮過怎樣成為有錢人。
有一個年輕人,他的答案最為特別,他說:“我每天都在為此而努力,害怕因懶惰而讓安逸爬上心頭。”在這10個人當中,這個年輕人的成就最高,26歲的他已經是一家公司的總經理。
正如這10個人一樣,大多數人都夢想成為有錢人,但更多的人面對安逸和奮斗的選擇時,更傾向于前者。“下班了,明天再處理這些事情吧。”“今天周末,好好玩會兒吧,事情就不干了。”“這件事情太麻煩了,算了,還是歇著吧。”這些想法在某些安逸的人腦子里經常出現。試想一下,不愿奮斗,又要成為有錢人,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的這句話被無數人當作座右銘。但是喜歡在悠閑安樂中享受現有生活的人還是比愿意冒著風雨勇敢闖蕩的人多得多,好逸惡勞是人的劣根性,不克服這個劣根性,無論誰都無法取得成功,更不能創造白手起家的奇跡。
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們將一只青蛙放進一只沸水鍋里,受到強烈刺激的青蛙一躍而出,成功地保住了性命;而就算同一只青蛙被放進一只溫水鍋里,然后逐漸給鍋加熱,剛開始青蛙覺得十分舒服,在鍋里悠閑地游來游去,等它發覺不對勁兒的時候已經來不及逃生了,最后被活活燙死。
如果有人問你,你是那個溫水里的青蛙嗎?多數人都不會承認。但在現實生活中,安逸的環境就好似那鍋溫水,當你如愿以償地進入一家大公司,感覺前程無憂時,你是否會松口氣?當你在崗位中工作得游刃有余,權利、業績、收入都穩妥,你是否會想要過一點悠閑自在的生活呢?人不是不能享受生活,而是不可以在安逸的生活中沉浸不起,更不能在逆境中破罐破摔。年輕人絕不能安于現狀,不去奮斗,更不能好逸惡勞,好吃懶做。“直面競爭,適者生存”,這是自然界的普遍規律,在致富的道路上同樣如此。長期生活在沒有壓力、沒有競爭的環境中,是在給人生之路制造巨大的危機。
美國黃石公園為了保護鹿群曾經大量捕獵狼。狼喪失殆盡后,鹿群大量繁衍,對森林和草地產生了極大的壓力,比如,黃石公園漂亮的白楊樹讓鹿啃食得很多都已經枯黃;海獺等食草動物由于缺少食物也逐漸減少;同時,鹿群本身也陷入了饑餓和疾病的困境,肥胖癥、脂肪肝、高血壓、膽結石等疾病困擾著鹿群,導致鹿的數量和質量大幅下降。
1995年1月,黃石公園迎來了他們耗資百萬美元引入的第一批客人——14匹加拿大灰狼,一年以后,又有17匹灰狼來到這里。狼群的引入帶來了預期的效果,鹿無法再悠閑地待在山谷里,它們必須在開闊地帶活動,這樣可以隨時看到敵人以便逃跑,這使得鹿群重新恢復了活力。白楊樹也重新長出了嫩芽而不必擔心立即被啃掉;海獺又游了回來,在水面上攔起小小的水壩。你可以從這個小故事中想到什么呢?人們給了鹿最好的條件,沒有天敵、一流的生活環境、人類的精心照顧,鹿群反而退化了,當天敵出現生存壓力劇增后,鹿群才恢復活力。
在人的內心深處,總期望過沒有壓力而悠閑自在的日子,懼怕競爭帶來的快節奏和有壓力的生活。但往往事與愿違,越悠閑我們越容易不知所措。競爭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原則,正是競爭使人們開闊了視野,啟迪了智慧,激發了斗志,增強了勇氣。
成功的路上總有風風雨雨,一味逃避是對人生的毀滅和不負責任。年輕的我們,只有不斷提高競爭能力,才能在社會競爭中爭取優勝,避免劣汰,才能增強戰勝挫折的信心,從依附走向獨立,從被動走向主動,從困惑走向自主,從退避畏縮走向自強自立。也只有具備了競爭意識和奮斗精神,才能抓住最佳時機,白手起家。
就如森林中的獅子和羚羊一樣,在弱肉強食的世界里,獅子每天都在沉思:當明天的太陽升起,我要拼命地奔跑,追上跑得最快的羚羊,這樣才能有食物吃。與此同時,羚羊也在琢磨:當明天的太陽升起,我要拼命地奔跑,這樣才能逃脫跑得最快的那只獅子的捕殺。現實社會的競爭雖不至于如此殘酷,但正所謂“適者生存”“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甘于就此平庸地過完自己的一生,每天重復同樣的簡單事情,這不是年輕人所要追求的,也不是我們所能忍受的。用青春播撒激情,以行動換來一路上對成功的追求和對白手起家的奮斗,讓生命的旅程充滿多姿多彩的風景,才是生命的真諦。
上一篇:孩子為何愛與父母撒嬌
下一篇:尊重對手,才能真正戰勝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