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怯
——害羞帶來的壓力
羞怯心理,這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反應。這種心理出現時,人體腎上腺素分泌會增加,血液循環加速,這種反應往往會導致大腦中樞神經活動暫時紊亂,最后導致記憶發生故障、思維混亂,因此,人們在羞怯時經常在人際交往中出現語無倫次、舉止失措的現象。內向者會過分考慮自己給別人留下的印象,總是擔心別人看不起自己,不管做什么事情,總會有一種自卑感,總是質疑自己的能力,過分夸大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使自己長時間處于消極的思想狀態之中;同時,羞怯心理的阻礙,使得他們無法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
克里斯多夫·邁洛拉漢是一位心理治療專家,他曾經有一個病人是一個30歲的單身女子,非常害怕與人約會。后來,在邁洛拉漢的建議下,她寫下了與約會有關的一系列事情,例如,安排出門,在約會時說什么,關于未來又談些什么。在將事情整個兒思考一番之后,她發現自己最擔憂的是一個她并不喜歡的男人會愛上她,她擔心,一旦出現這樣的場面,自己不知道該如何去拒絕。于是,邁洛拉漢給她出了個主意,告訴她,如果不想再見到約會的那個人,她該怎么樣說,一旦她有了這樣的準備,約會就變得輕松隨意多了。
對此,邁洛拉漢總結說:“記日記是一種簡易而有效的方法,我們對自身的認識也許比我們自以為知道的更多,當我們用文字將我們的害怕和焦慮梳理一番時,自己也會為之驚訝。”
羞怯心理的產生,是源自神經活動過分敏感和隨之形成的消極性自我防御機制。通常情況下,過于內向和抑郁氣質的人,在大庭廣眾下不善于自我表露,自卑感較強和過分敏感的人也會因為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而顯得畏首畏尾,表現得很不好意思,渾身不自在。
伯·卡登思提出這樣一個詞——“社交偵察”。假如你要參加一個晚會,最好事先弄清楚哪些人會參加,他們將說些什么,他們的興趣是什么。假如你要參加一個商業會晤,就應盡可能了解對方的背景材料,這樣,當你與人交談時,就有了更大的主動權。比如,你可以先和一些與自己興趣相同的人打交道,讓他們幫助你樹立信心。
一位心理治療專家曾幫助一名害怕與陌生人打交道的婦女戰勝羞怯。他先是了解到這名婦女喜歡編織,于是,在這位心理治療專家的建議下,這位婦女報名參加一個編織學習班,在那里,她可以興致勃勃地與那些新認識的人一起討論感興趣的編織問題。漸漸地,她的這種班內談話使得她交了不少朋友,并將自己的社交圈子拓展到班級之外。最后,她終于可以與人輕松相處了,即便在公眾場合也很少羞怯了。
許多羞怯的人想擺脫羞怯,結果卻是越想擺脫反而表現得越明顯,慢慢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所以,我們首先應該接納羞怯心理,帶著羞怯心理去做事,認識到羞怯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許多人都有可能有這種體驗,這樣反而能讓自己放松下來,逐漸克服羞怯心理。
一個常常害羞的人說:“我從小就怕見到陌生人,在陌生人面前不知所措,從來不主動回答老師的提問,怕在眾人面前說話。我今年已經30歲了,在異性面前就會感到很緊張、很不自然,因此影響了我交女朋友,也影響了我與周圍人的交往。請問,我這是屬于一種什么心理障礙?”其實,這就是一種羞怯心理。
那么,如何才能克制自己的羞怯心理呢?
1.增強自信心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應該想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千萬不要為自己的缺點而緊張,而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假如你只是看到自己的缺點,只會更加自卑、羞怯。假如你抬頭挺胸,那你的智慧和能力就會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有了自信心,自然能克服羞怯的心理。
2.不要怕被別人說
分析那些人害怕在公眾場合講話、羞于與人交往的心理成因,我們很容易發現,他們最怕得到來自別人的否定評價。于是,越怕越羞怯,越羞怯越害怕,最終形成惡性循環。實際上,在社交活動中,被人評論屬于正常現象,沒有必要過分計較。有時候,否定的評價甚至會成為激勵自己不斷前進的動力。比如,美國前總統林肯在年輕時曾被人轟下臺,不過他并沒有氣餒,反而更加努力,最后成為一名演說家。
3.進行自我暗示
每當到了公眾場合,自己感覺很緊張的時候,就對自己說:“沒什么可怕的,都是同樣的人,不要怕。”通過自我暗示鎮靜情緒,羞怯心理往往會減少大半。俗話說得好,萬事開頭難,只要我們第一句話說得自然,那隨之而來的就順理成章了。
4.說出自己的憂慮
對于羞怯者,心理學家建議其可以去找一個可靠的人,如家人、朋友和醫生,這些人可以善意地對待你的羞怯而不會嘲笑你。你不妨向他們傾訴自己心中的憂慮,一方面可以讓他們為你出謀劃策,另一方面還可以幫助自己擺脫心理包袱。
5.設想最糟糕的情形
我們應該設想一下最糟糕的情形,比如,你害怕發表一個講演,對此,你不妨設想一下這些問題:我對這次演講最擔心的是什么?演講失敗,被大家笑話。假如真的失敗了,最糟糕的局面會是怎么樣?要么我跟他們一起笑,要么我以后再也不演講了。這樣一設想,最糟糕的結果也不過如此,這并不是一場不可以接受的災難,既然如此,還有什么值得羞怯的呢?對于羞怯者而言,普遍的擔心就是因緊張而出現的一些身體外部表現被人笑話,如出汗、聲音顫抖、臉紅等,不過,這些擔憂純粹是多余的,因為這些表現很少會被人注意到。
減壓啟示
\
在社交場合,常常會有這樣的現象:有的人輕松自然,
談吐自如;有的人卻手足無措,不知道怎么辦才好,言談舉止顯得十分慌張。第一次上講臺的新教師或第一次當眾演講的人也有這樣的體驗:事先想好的話,一到臺上就亂套了。其實,這些都是源于羞怯心理。因此,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克制自己的羞怯心理,坦然與人交往。
上一篇:絕不輕言放棄,身體和靈魂一定要在路上前行
下一篇:自己喜歡就好,不需要讓所有人都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