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建立在雙方都從自己出發,做自己生命主人的基礎上。如果別人的愿望是做一個蛋糕,我們有一碗米,就送他一碗米,不是幫他做出一個蛋糕。不要因為助人影響了自己的生活,影響了家人的生活。如果你幫他做了一個蛋糕,一方面他沒有享受做的過程中的樂趣,一方面你也不免會有居功的心態,以后遇到他做得讓你稍微不滿意的時候,你那種居功的心態就很容易出來。《黃帝內經》說“予而勿奪”,我們要給予而不要奪取,也包括不要剝奪別人的愿望,甚至挫折。這與你有沒有奉獻精神并無關系。很多人因為助人給家人帶來了很多煩惱,甚至砸鍋賣鐵一定要幫助某人做成某件事,讓自己陷在了困境里。其實這樣做會讓對方覺得非常沉重,會有很大的心理負擔。再好的事情都不要著急,慢慢等因緣成熟,做起來沒有犧牲者才是最圓滿的。
有的人把輔助丈夫變成了自己的人生選擇。我遇到一位女士,她的生活就是圍繞丈夫轉。開始我覺得她是不是活錯了,后來我發現不是。表面上看,她是圍著丈夫轉,但那不是迫于無奈、迫于生計,也不是為了取悅對方,害怕失去,而是她自己的選擇。之所以助夫成為她生活中的目標,就是因為對方的智慧和德行讓她臣服。一個人能夠以別人之愿為自己之愿,那一定是源于對對方真正的臣服,所以才有“君之愿我之愿,君之愿我必行之,君之不愿我必阻之”的說法。所以,這位女士仍舊是從自己出發,心甘情愿這樣做,并且因此快樂著。這與依賴不同,因為無條件、無所求,所以是快樂的。
當你一切能夠從自己出發,就能夠逐漸做到無條件、無所求,生活在感恩中。不用把別人的事情當自己的事情辦,因為你要做的每一件事就是自己的事情。注意呀,這并不是說一切從小我的欲望出發,而是說要慎重選擇,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并且在做的過程中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量力而行,不是非要犧牲自己,讓助人成為一件沉重的事情。有些人往往一不小心就活在了逞強里,所以自認為在做很偉大的事情時要檢驗自己是不是逞強。這并非是說我們要摒棄奉獻精神,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奉獻精神,但奉獻要以分享有余為前提。奉獻是快樂的,如果奉獻并沒有讓自己快樂,要想一想問題出在了哪里。總之,助人一方面要量力而行,一方面要無怨無悔,不是為了得到名利,不是為了得到認同。
上一篇:生命里的一切,都是應你的要求赴約而來
下一篇:留錢給孩子,其實是限制他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