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時經常粗心大意怎么辦?
粗心是孩子學習中的大問題,是很多孩子普遍存在的問題。當孩子出現粗心的問題時,大多數家長都會把它歸結為不認真、太馬虎、缺乏對學習的責任心,是主觀不努力造成的。其實,粗心從表面上看是大意,實際上可能反映出三個問題:一是注意力不集中,腦子里可能想著其他事情,所以把題目看錯了;二是做事急躁,沒有責任心,做完作業、試卷不檢查;三是知識掌握不牢靠,不是粗心,而是不會。
第一,造成孩子粗心的原因。一方面,家長和老師往往重視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而忽略了讓孩子養成做事的條理性,這是使孩子粗心大意的主要原因。其實,學習上細心的習慣不是單一存在的,而是與生活習慣密不可分的,做事丟三落四、缺乏條理、不能堅持到底的孩子,往往在學習上容易出現粗心的問題。孩子在做事的過程當中,會學會自主,學會次序的安排,把握節奏,變得有條理,更重要的是有了心理體驗。這樣的心理體驗多了,自然形成了一種習慣,而良好的生活習慣自然會遷移到學習當中。因此,千萬別剝奪了孩子做事的權利和機會,養成良好的做事習慣對學習有促進作用,往往會使學習事半功倍。另一方面,當孩子寫錯字或做錯題的時候,家長和老師為了糾正孩子的粗心習慣,往往會要求將這個字反復抄一百遍,將這道題做幾十遍,希望通過這樣的“懲罰”,教育孩子集中精力,仔細做題。這種做法,有利有弊,且弊大于利。好處是讓孩子記住了粗心的“代價”;不好處是并不能從根本上改掉粗心的毛病。而且過度單調的重復,會引起孩子心理上的疲倦,甚至會失去學習的興趣,破壞孩子的求知欲。
第二,讓孩子改掉粗心的習慣。首先,要提高孩子做事的專注度,在做事時不能三心二意,心不在焉。一定要告訴孩子,粗心大意可能鑄成大錯,比如家中煤氣灶開著、電熱爐燃著、水龍頭開著,卻出門辦其他的事,結果有的會引發火災,有的會引起“水漫金山”。學習上的粗心大意也一樣,只有充分認識到粗心的危害,才可能讓孩子對粗心這個“小毛病”引起高度的關注。其次,在教育中,要強調細節的重要,一些孩子在學習中粗心大意,不關注細節。而在學習中,往往有細節決定成敗的道理。平時整理書包、外出攜帶東西,都應該讓孩子自己做,養成孩子做事的條理性。再次,注意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和老師可教孩子嘗試如下方法:合理利用草稿紙,給題目編號,進行合理的空間安排。不要過多地依賴橡皮,養成一次成稿的習慣。遇到不會做的題先放下,等全部做完后再認真思考。在做作業時,要養成檢查的習慣,并注意采取不同的辦法檢查。有的孩子雖然檢查了,但在檢查過程中,孩子按照原來的思維進行,因此很難發現錯誤,而只有用不同的方法,才能發現粗心犯的錯誤。
上一篇:孩子堅持要復讀怎么辦?
下一篇:孩子心理健康的判斷標準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