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川·唐玉華宮》陜西名勝簡介
在銅川市金鎖鄉玉華村北玉華山。唐玉華宮是在唐初仁智宮的基礎上擴建而成。從興建仁智宮的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到基本衰頹的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玉華宮經歷了仁智宮、玉華宮和玉華寺三個階段,歷時58年。安史之亂后,玉華宮徹底成為廢墟一片。
唐高祖李淵即位時,北方突厥力量強大,經常沿北方干道或直道入侵,有時又從子午嶺兩側的涇、洛河谷進犯,穿過唐雍州宜君,沿石泉河、沮河西南下,過華原(今銅川市耀州區)、富平、高陵,抵東渭橋,直逼京師長安(今西安市)。為解除突厥的威脅,高祖遂于武德七年在直道與干道中間的玉華山,修筑了前哨陣所仁智宮。據《舊唐書·高祖》載,仁智宮五月動工,六月建成,高祖在這一年六月、七月、十一月、十二月曾先后四次到仁智宮,并在那里處理國家大事,一度成為這位皇帝的離宮。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之后,開創了貞觀之治太平盛世新局面,仁智宮已無什么軍事價值。但仁智宮是其父主要活動處所之一,加之那里是個天然的避暑、休養、狩獵勝地,所以于貞觀二十一年(647年)秋七月庚子,建玉華宮于宜君縣之鳳凰谷,名稱由原來一階段的仁智宮,改為二階段的“玉華宮”,玉華宮由唐初著名的建筑工藝大師閻立德設計營建,全宮包括了玉華山的三條谷,即鳳凰、珊瑚、蘭芝三谷,在此區域建立5座高大的宮門和9座巍峨的宮殿,其門有嘉禮、南風、金飚、顯道等,殿有玉華、排云、慶云、暉和、慶福、紫微、肅成等,據《關中勝跡圖志》和宋哲宗趙煦元祐七年(1092年)張岷立的游玉華宮遺址碑文記載,玉華宮以鳳凰谷原仁智宮為主體,以玲瓏的石橋、廊道將西北的蘭芝谷與東北的珊瑚谷聯結起來,成為一個大園林。正宮正殿在鳳凰谷,殿為玉華殿,其北為排云殿,再為慶云殿,這是一組建筑。另一宮殿為慶福殿,正殿宮門為南風門。其東為皇太子李治居住的暉和殿,宮門曰嘉禮門,這是一組建筑。還有一組建筑,宮殿門失去記載,其宮門曰金飚門。
鳳凰谷西北的蘭芝谷,這里原是本縣人秦小龍宅,太宗云:小龍出,大龍入。當時以為清涼勝于九成宮,在此始建肅成殿,后改肅成院。東北的珊瑚谷建成別殿。還有及帝(唐太宗)游勅奉御王孝積于顯道門內起紫微殿13間,文甃重基,高敞宏壯的一組建筑。整個玉華山東西十多里的三條山谷中總建筑名曰玉華宮。
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四月,在這里御制《玉華宮銘》,詔令皇太子李治及其以下并和,今有李治的和銘傳世。六月,在正殿召見取經歸來的唐僧玄奘,對其獻身中印文化與治學精神,予以肯定和表彰,并讓玄奘在玉華宮避暑、休養,以示尊崇。八月,又在慶福殿召見了玄奘,并使弘文館學士上官儀宣讀御制《大唐三藏圣教序》,總結玄奘西天取經的艱難困苦,對玄奘學術上的貢獻有所褒揚。太子李治也在此時撰寫成功《述三藏圣記》。唐太宗李世民之晚年,有內熱之疾,以至厭九重之居,常避暑于空山之中。如此,夏有寒泉,地無大暑,清涼勝于九成宮的玉華宮,便成為太宗避暑勝地,也就是在這時,是玉華宮的鼎盛時期。為了保障玉華宮的安全,新、舊唐書記載,在其西北的慶州(今甘肅慶陽)至宜州(今陜西宜川)地帶,夯墻壘名曰遮奴障,即防御突厥的長城。
唐高宗李治崇信佛教,于即位后的第二年,即永徽二年(651年)改玉華宮為玉華寺,這是玉華宮的第三階段,作為向北部邊疆傳播佛教的中心。高宗顯慶四年(659年),京城人眾競來禮謁玄奘,玄奘乃奏請逐靜翻譯,勅乃移于宜君山故玉華宮。隨著玄奘僧徒的到來,玉華寺才真正成為佛教勝地。玄奘在此寺翻譯佛經歷有6年。高宗龍朔二年(662年)玄奘在懸崖峭壁間開鑿石窟,內造8佛龕,兩龕之間石刻隔墻,墻上刻有蓮花、菊葉、纏枝卷葉、執戈力士、騎士等浮雕。石龕內還發現石刻佛足印、佛像座,佛足側刻纏枝蓮,佛像座刻蓮花瓣飾紋,側面鐫刻“大唐龍朔二年三藏法師玄奘敬造釋迦佛像供養”20個正楷字。佛像已無,石座猶存,1964年中國佛教協會紀念玄奘圓寂1300周年時,拓印座之20字銘文,分贈國內外佛學界知名人士,中國佛協主席趙樸初曾為拓片題詩曰:片石勒銀鉤,象教賴不墮。雖失天人師,猶留金剛座。想見翻手經,磨勘往復過。千載如晤對,心光照天破。
高宗麟德元年(664年)正月初一日,玄奘開始翻譯《大德經》,當譯完四行后,他已筋疲力盡,便收起梵本,向眾徒道:自量氣力不復辦此,死期已至,勢非賒遠,今欲往蘭芝等谷禮拜俱胝佛像。徒弟陪他到蘭芝谷、珊瑚谷朝拜回來后,二月五日夜半圓寂于玉華殿。玄奘死后,眾徒將遺體葬于今長安區興教寺,并相繼離開玉華寺,玉華從此而冷落下來。迨天寶之亂,玉華寺已是一片頹廢景象,詩人杜甫避安祿山兵患,曾途經玉華山,他觸景傷情,作《玉華宮詩》:溪回松風長,蒼鼠竄古瓦。不知何王殿;遺構絕壁下。……
而今,絕崖之下石室窟尚存,宋代的題刻一些還在,唐僧佛座題銘留世,飛雨、水簾、北泉三處遺流依然,人傳飛雨為玉華之東宮,水簾為玉華之正宮,北泉為西宮之所在,三處皆有石室或石窟數十個,有的室窟今無路可至。
上個世紀90年代,在玉華宮遺址上,建立玉華宮博物館和玄奘紀念館,它是集宮殿遺址陳列、出土文物陳列、佛教文化陳列、玄奘生平陳列四位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玉華宮博物館分為三藏院、碑林院、三藏塔等五部分,其中在三藏院有漢白玉雕之百米巨幅連環長卷,再現玄奘法師生平;有玄奘石雕坐像1尊,像高5.1米,重40噸。館內還收藏有金剛寶座和佛足印石,堪稱國寶。此外,巍峨的三藏塔,既是藏經之處,又是游人登高遠眺之處,登臨此塔,玉華秀色,一覽無遺。
玉華宮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玉華宮遺址為全國3A級旅游風景名勝區。
附皇太子李治《奉和玉華宮銘》原文:《唐玉華宮》古詩句出處:
順請銅山,鐫芳金谷,道光軒駕,聲流姬跡,引此崇巖,介通帝宅。峻侔銅柱,祥韜金碧,飲渭南通,鳴岐西格,炎生肇授,彤暑初融。高明什序,卜揆裁宮,鳳標銜露,鳥跂捫空,丹溪繚繞,璇樹玲瓏,徑分余云,嶺界斜虹,流花縟景,清籟斯風,波移控鯉,云飛御鶴,沉沉松嶝,萋萋蘭幄,霧宿重巒,寒生洞壑,峰高鳥路,月對林垂,交藤散綠,懸鏡成窺,鹓歸繞蕣,鳳下標椅,崖依注蘚,池涵卷葹,廣運堯心,式昭夏諺,端靈養白,申歌秘殿,菌閣流霜,椒臺凝霰,玉榮則賞,瑤池肆晏,福壽無疆,華封斯薦。
上一篇:《咸陽·禮泉縣·唐建陵》陜西名勝簡介
下一篇:《咸陽·唐順陵》陜西名勝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