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以利動,政以民成》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孫權打算派部分軍隊攻取夷州和朱崖,事先征求陸遜的意見,陸遜上疏說:“臣愚意認為,天下尚未平定,需要民力來完成當前的大事。如今戰事經年,現有士兵減員,陛下憂勞心思,廢寢忘食,將要大老遠地謀取夷州,以成就大事。臣反復思考,沒看出這樣做的好處。萬里奔襲攻取,風波難以預測; 戰士改換水土,必定招致疾疫。如果驅遣現有的士兵進入不毛之地,將是想要獲益卻更受損,想要得利反而受害。再說珠崖地勢極為險要,百姓像禽獸一樣愚昧野蠻,得到那樣的百姓不足以成就事業,沒有那樣的士兵不足以減損兵員。如今江東的現有兵力,已經足以圖取大事,只是應該積蓄力量然后行動而已。當初桓王草創根基,兵力不到一旅,但卻開創了大業。陛下承受天命,開拓、平定了江南。臣聽說治亂討逆,要靠軍隊作為威懾; 農桑衣食,是老百姓的本業。而現在戰爭尚未止息,百姓還在挨餓受凍。臣愚意認為應該養育士民,寬緩百姓的租賦,使戰士們能同心同德,用道義鼓勵他們的勇氣,那么中原可以平定,天下歸于統一了。”
孫權最終還是出征夷州,結果得不償失。
到公孫淵背棄盟約,孫權打算前往征討,陸遜上疏說:“公孫淵憑仗著險阻鞏固之地,扣留我們大國的使節,又不進獻名馬,實在可恨可氣。蠻夷擾亂中原,尚未沾染君王的德化,隱藏荒遠之地,抗拒帝王之師,以至使得陛下勃然震怒,想要親自以萬乘之尊泛舟渡海,不考慮這樣做的危險而涉足不測之地。當今天下紛擾如云,群雄相爭似虎,英豪踴躍,互相敵視。陛下憑借神武的資質,承受天命,在烏林大破曹操,在西陵擊敗劉備,在荊州擒獲關羽,這三個敵人是當代的雄杰,您都挫折了他們的銳氣。您圣明的教化安撫所及,遠近的百姓都樂于歸服,正要蕩平華夏,使天下統歸大道。現在您忍不下一時之氣,爆發雷霆一樣的大怒,違反貴人不近危險之地的戒條,降低自己國君的身份,這是我所疑惑不解的。我聽說志在行萬里的人,不會半途停步;謀取天下的人,不會計較小事以損害大業。強敵正在邊境,遠民尚未臣服,陛下乘船遠征,必然被外敵抓住可乘之機。等憂愁到來才知憂慮,將會后悔莫及。假若時勢到了大業成功的時候,公孫淵不用征討也會自然歸服,如今您卻舍不得遠在遼東的人眾和馬匹,為什么偏偏對要拋棄江東萬無一失的本業卻不吝惜呢?請求您留下大軍,以威懾大敵,早日平定中原,讓光耀流傳未來。”
孫權采納了他的意見。
當時謝淵、謝厷等各自陳述便國合宜之事,想要興辦有利益的事業,改變原來的做法,孫權把這事發下詢問陸遜。陸遜議論說:“國家以民眾為根本,強盛憑借民眾的力量,財富來自民眾的生產。民眾富足而國家衰弱,民眾貧弱而國家富強的情況,是從來沒有過的。所以治理國家的人,得民心國家就安定,失民心國家就動亂,如果不給百姓好處,卻叫他們竭盡才能,報效國家,這實在是難以做到的。因此《詩經》贊嘆說: ‘善于安民用人,會受天賜福祿。’請您俯施圣恩,安定、救助百姓,幾年以后,國家的財用稍微豐足了,然后再作打算。”
上一篇:《兵以利動,剛柔并用》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兵以利動,行以時發》三國謀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