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梁建筑
河南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使得河南區域成為人類社會交流的重要樞紐。據史料記載,早在原始社會,河南區域就是部族頻繁匯集交流之地。公元前11世紀,周王朝統治者認定洛陽為“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均”(《史記·周本記》),在洛陽建都成周。《讀史方輿紀要》載:“河南閫城中夏,道里輻輳”,從地理方位和交通的角度闡明了河南在中國的重要地位。
河南區域的古河洛文化圈與關中地區的秦晉文化圈并峙而存,這與二者之間的交通狀況有較大關系。在豫西,逆河而上須由纖工沿黃河棧道向上游牽拉船只。因黃河有三門峽之天險,循水路者須在三門峽棄舟登岸過崤函古道,崤函古道遂成為中國歷史上溝通東西交流的咽喉要道。豫西北的南太行山將東西區域隔離,古有沁河棧道和羊長坂古道,為古代溝通晉豫的咽喉,其中沁河棧道開鑿于三國魏正始二年(241),為一規模宏大、技術復雜的交通工程。這些古道上有大量的橋梁建筑,它們成為華夏文化不朽篇章的重要組成部分。
黃河、淮河、長江流域交匯于河南境內,且支流眾多,故而河南的古橋梁不僅數量眾多,且種類各異。在以《清明上河圖》為代表的古代畫卷中,我們看到了以虹橋為首的舉世聞名的偉大橋梁建筑。雖歷經劫難,河南區域保存至今的古橋尚有200余座,承擔著溝通四方的重要任務。河南古橋的結構類型有石礅石梁橋、石柱石梁橋、石柱木梁橋、圓拱橋、坦拱橋等數種,其時代跨宋、金、元、明、清各代。臨潁的宋金小商橋是河南現存的唯一一座早期敞肩圓弧石拱橋;洄河石拱橋系河南唯一有確切紀年的宋橋;光山永濟橋是河南最長最大的古代聯拱石橋;安陽縣永和橋為三孔石橋,是保留唐五代風格的宋代建筑。其他的重要橋梁還有汝南縣濟民橋和宏濟橋、林州市順河橋等。因分布區域的不同,河南各地古橋的結構類型、建筑風格亦有區別,呈現出豐富多彩的面貌。
上一篇:伊斯蘭教建筑
下一篇:道教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