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亙《和劉太守西湖十洲韻》寧波海曙日月湖詩詞賞析
宋·王亙
花嶼
傳聞春入水邊枝,懊惱行人不暇持[1]。
任是杜陵歸較晚,也須排悶強裁詩[2]。
芳草洲
十步中間水四圍,不容紅紫亂相依。
春風管取青青在[3],莫問愁人歸未歸。
柳汀
不似長安陌上梢,只將離恨寄長條[4]。
流系得虹霓住,留作憧憧兩岸橋。
竹嶼
鳳集龍驤未足才[5],獨驚高節出云來。
此君端的吾家舊[6],爭得柴門相向開。
煙嶼
離朱諦視也昏花[7],一疋青縑蓋白沙[8]。
咫尺漁舟看不見,凡夫何處覓仙槎[9]。
芙蓉洲
須信金行有智囊[10],會將秋色賽春芳[11]。
清宵見白休相拒,多是潘郎鬢上霜[12]。
菊花洲
年年重九為人開,不染春花一點埃。
湖上蕭騷如栗里[13],虛樽還待白衣來[14]。
月島
夕陽盡處見滄洲[15],一片清光水國秋。
應是玉真梳洗罷[16],菱花臺上不曾收[17]。
雪汀
玉落風刀細細裁,梁王宮里舊池臺[18]。
逍遙此地何人可,除是冰膚駕鶴來[19]。
松島
誰陪老碧到秋霜[20],賴有黃花隔水香。
土淺波深難獨立,可能移植向公堂[21]。
注釋 [1] 不暇持: 猶言不停頓。[2] 裁詩: 作詩。杜甫詩有“故林歸未得,排悶強裁詩。” [3]管取: 準著; 定著。[4] 長條: 柳枝。古人送別折柳相贈。[5] 鳳集: 指竹林。南北朝陳賀修 《賦得夾池竹》 : “來風韻晚逕,集鳳動春枝。”龍驤: 喻竹似龍昂首貌。[6] 端的: 真個; 的確。[7] 離朱:即離婁,古之明目者。《慎子》 : “離朱之明,察毫末于百步之外。”諦視:仔細看。[8] 青縑: 青色的細絹。[9] 仙槎: 古代傳說中仙人乘坐的木筏。[10] 金行: 陰陽五行,金主秋。[11] 會將: 應將。[12]潘郎鬢霜: 晉潘岳 《秋興賦》序: “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見二毛。” [13] 蕭騷: 蕭條。栗里: 地名,在江西德化縣 (今九江) 西南。相傳為陶淵明故里。[14] 白衣: 見劉珵 《詠西湖十洲》 詩注。[15]滄洲: 水濱。[16] 玉真: 仙女名。《佩文韻府》 引 《神仙傳》 : “深山修道,夜有仙女來獻花果,鼻上有黃珠如粟者,玉真也。” [17] 菱花臺: 菱花鏡臺。古人以銅為鏡,據說在日光照射下有菱花影。[18] 梁王宮: 亦稱梁苑,在今河南開封市東南。據 《史記·梁孝王世家》 載,梁孝王梁苑,其 “宮觀相連,奇果佳樹,瑰禽異獸,靡不必備” 。后遂以喻著名園林。[19] 冰膚: 喻肌膚細白。在此喻仙女。[20] 老碧: 青綠: 蒼翠。[21] 可能: 能否。
宋·舒亶
花嶼
暖吹紅紫上青枝,掠水風煙巧自持。
蜂蝶鸕鶿各芳意,錦囊消得探春詩[1]。
芳草洲
小雨如酥露乍晞,嶼花汀柳自相依。
畫橋不礙尋春屐,誰傍煙波拾翠歸[2]。
柳汀
困倚滄波綠動搖,冷煙疏雨共蕭條。
誰將輕薄嬌春態,強拂人頭向市橋。
竹嶼
欲問葛陂安在哉[3],端疑波底化龍來[4]。
子猷此興君知否[5],小徑何妨卷竹開[6]。
煙嶼
著漠寒蘆不見花[7],暗藏鷗鷺啄晴沙。
暖風吹起渾無定,半落僧窗半落槎[8]。
芙蓉洲
照水枝枝蜀錦囊[9],年年澤國為誰芳。
朱顏自得西風意[10],不管清秋昨夜霜。
菊花洲
懶對陶家酒甕開[11],東籬寂寞久風埃[12]。
會須結取登高客[13],折上龍山醉帽來[14]。
月島
何人騎鶴上瀛洲[15],清影明波正九秋。
吹罷玉笙端不見,滿空桂子有誰收[16]。
雪汀
點柳妝梅不暇裁,平波直擬涌瑤臺[17]。
釣磯葦岸知何許[18],幾誤漁舟夜半來。
松島
亭亭古干對滄浪[19],雨洗風飄吹老香。
晚歲何人同寂寞,水西我有讀書堂[20]。
注釋 [1] 錦囊: 用錦緞做的袋子,古人多用來藏詩稿或機密文件。消得: 須得。[2] 拾翠:原指拾取翠鳥羽毛作為裝飾品,后用以指婦女春日嬉游的景象。[3] 葛陂: 地名,在今河南省新蔡縣北。相傳為東漢費長房投杖成龍處。費長房從仙人學道,回家時乘仙人所授竹杖,至家,以杖投陂,顧視則龍也。[4] 端疑: 猶言應似。[5] 子猷: 王徽之,字子猷,會稽人,王羲之子。著名書法家,性愛竹,寄居空宅中,便令種竹,云“何可一日無此君” 。[6] 卷: 通“婘” ,美好貌。[7] 著漠: 依稀。[8] 槎: 用竹木編成的筏。[9] 蜀錦囊: 喻含苞欲放的荷花。蜀錦,四川產的彩錦,色彩特別鮮艷。[10] 朱顏: 美人的容顏,比喻荷花。[11] 陶家: 指陶淵明。[12] 東籬: 陶淵明詩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13] 會: 應。結取: 結交。[14] 龍山醉帽:據陶潛 《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 載,孟嘉為征西大將軍桓溫參軍,“九月九日溫游龍山,參佐畢集……時佐吏并著戎服,有風吹君 (孟嘉) 帽墮地。溫目左右及賓客勿言,以觀其舉止,君初不自覺,良久如廁,溫命取以還之。廷尉太原孫盛,為諮議參軍,時在座。溫命紙筆,令嘲之。……君歸,見嘲笑,而請筆答。了不容思,文辭超卓,四座嘆之。”后用為重陽友人盛會的典故。[15] 騎鶴: 相傳周靈王太子王子喬 (晉) 乘鶴仙化而去。后遂以“騎鶴” 作為詠仙家之典。[16] 滿空桂子:桂花香飄空中。[17] 瑤臺: 喻仙人居住的地方。[18] 何許: 何處。[19] 滄浪: 指深綠色的湖水。[20] 讀書堂: 本詩作者舒亶,在月湖有園曰“懶堂” 。參見第78頁 《舒中丞園》 。
宋·陳瓘
花嶼
紅紫商量欲滿枝[1],探春觴豆好攜持[2]。
便須載酒凌波去,底事黃堂獨賦詩[3]。
芳草洲
綠柳映波千古恨,至今南浦雨依依[4]。
我今又出江東去,多少行人宦未歸[5]。
柳汀
密干參差籠月影,輕波蕩漾蘸煙條。
暑天要此清涼地,欲往何辭渡小橋。
竹嶼
霜姿迥出紅塵外, 只有鹓傍水來[6]。
別岸若尋棲隱處,軒窗須為此君開。
煙嶼
靄靄紛紛緣底事[7],故來波上罩晴沙[8]。
莫教散入滄溟去[9],卻恐能迷上漢槎[10]。
芙蓉洲
紅云可覓無蜂去[11],渺渺寒波映晚芳。
未必孤根能耐雪,且看秋艷已經霜。
菊花洲
光景不留人易老[12],恨無羽翼出塵埃。
世間哪有飛升藥[13],且傍汀洲采菊來。
月島月明偏照海邊洲,綠水回環漾素秋。
斗轉參橫群動息[14],桂花零落遣誰收[15]。
雪汀
誰把平氈水上開,坐看飛絮撲瓊臺[16]。
酒家耳熱笙歌沸,應怪幽人此地來[17]。
松島
影參岸柏童童綠[18],葉蔽汀蘭澹澹香[19]。
斤斧不來人跡遠,養成千尺勢堂堂。
作者簡介 陳瓘 (1057—1124),字瑩中,號了翁,學者稱了齋先生,劍州(今福建)沙縣人,后遷居鄞縣(今寧波市)。元豐二年(1079)登進士科,曾任慶元府(今寧波市)通判、太學博士。后為諫官,極言蔡京不可用,被蔡京排擠。卒謚忠肅。有《了翁易說》、《尊堯集》。
注釋 [1] 商量: 準備; 造作。[2] 探春: 郊外春游,探望春光。觴豆: 觴,酒器; 豆,食器。[3] 黃堂: 據 《后漢書·郭丹傳》 注: “黃堂,太守之廳事。”在此指太守劉珵。[4] 南浦: 原意為南面的水邊, 后多指送別之地。 [5] 宦: 宦游, 在外求官或做官。 [6] 鹓 (音鴛): 傳說中與鸞鳳同類的小鳥。[7] 靄靄: 暗淡貌。[8] 故: 常。[9] 滄溟: 大海。[10] 能: 還。漢槎: 傳說中仙人乘坐,往來于銀漢間的一種筏。[11] 紅云: 喻荷花。[12] 光景: 時光。[13] 飛升: 成仙。[14] 斗、參: 皆星宿名。群動息: 喻夜晚。白居易 《寄唐生》 : “每逢群動息,或遇云霧披。” 群動,指天地間各種聲響、活動。[15] 遣: 教;使。[16] 瓊臺: 玉臺。《后趙錄》 : “迨夏商之瓊臺瑤佩,楚章華,秦阿房。”在此指白色的建筑物。[17] 幽人: 隱者。[18] 童童: 覆蓋貌。[19] 澹澹: 同淡淡。
上一篇:元·陳基《六曲》寧波奉化剡源九曲詩詞賞析
下一篇:唐·皮日休《和陸魯望四明山九題》寧波開篇四明山與四明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