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之問《靈隱寺》詠[浙江]·靈隱寺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唐)宋之問
鷲嶺郁岧峣①,龍宮鎖寂寥②。
樓觀滄海日③,門對浙江潮④。
桂子月中落, 天香云外飄⑤。
捫蘿登塔遠⑥,刳木求泉遙⑦。
霜薄花更發, 冰輕葉未凋。
夙齡尚遐異⑧,搜對滌煩囂⑨。
待入天臺路⑩,看余度石橋(11)。
【題解】靈隱寺在杭州西湖西北靈隱山下,創建于東晉,是我國佛教禪宗十剎之一。又名云林禪寺。靈隱山原名武林山,因印度僧人慧理嘆此山為“仙靈所隱”而改名,寺也因山而得名。靈隱寺在唐武宗時遭廢,五代吳越王錢镠時重建。歷代幾經修建,現寺為清末重建。此詩系作者的名作,其中“樓觀滄浪日,門對浙江潮”兩句,以對仗工穩和景色壯闊博得普遍欣賞。傳說兩句詩一出,競相傳抄,還有人附會兩句為駱賓王所代作(《古今詩話》)。
【作者】
宋之問,唐代詩人。一名少連,字延清,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陽)人,一說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人。上元二年(675)登進士第,授洛州參軍,遷尚方監丞、左奉宸內供奉,神龍初坐附張易之兄弟貶瀧州參軍,后歷鴻臚主簿、戶部員外郎兼修文館直學士、考功員外郎,景云元年(710)以曾諂附張易之、武三思流徙欽州,賜死。其為武后和中宗朝的重要宮廷詩人,與沈佺期齊名,多應制之作,詩風華美,屬對精工,晚年所作內容較為充實,風格亦為凝練沉著,后人輯有《宋之問集》。
【注釋】
①鷲(jiu)嶺:印度靈鷲山,相傳以山形似鷲頭而得名。此指飛來峰。郁:重重疊疊。岧峣(tiao yao):高峻。②龍宮:據《佛說海龍王經》,佛曾應龍王邀請去龍宮說法,故亦以龍宮代稱佛寺。此指靈隱寺。③滄海:此指東海。④浙江潮:即錢塘江潮。錢塘江又名浙江,其入海口外寬內窄,形成喇叭狀,起潮時形成涌潮,潮頭落差可達12米,十分壯觀。⑤“桂子”兩句,傳說在靈隱寺能拾到月中落下的桂子。⑥捫:抓住。⑦刳(ku)木:指山中引水的木槽。刳:剖開而挖空。⑧夙齡:早年。遐異:遠方的奇異景色。⑨搜對:搜奇探幽,對景欣賞。⑩天臺:天臺山,佛教勝地,在浙江天臺縣。⑩石橋:天臺山楢溪有石橋,寬不到一尺,長數十丈,下面是陡峭的山澗。
上一篇:(宋)周密《木蘭花慢·斷橋殘雪》詠浙江西湖·斷橋殘雪詩詞
下一篇:(宋)劉一止《入靈隱寺》詠浙江靈隱寺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