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思訓《滇南述古詩十五首錄一》詠[云南]·昆明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清)王思訓
南中五郡蜀兼名①,偏霸先留玉女城②。
金馬轡邀聞阿育③,石鯨鬣鼓動昆明④。
出求身毒中郎節⑤,還滅頭闌校尉兵⑥。
千古窮荒增勝跡, 史遷略地報西征⑦。
【題解】
云南昆明至洱海一帶原為古“昆明”族所居地,《華陽國志·南中志》記載: “南中在昔蓋南越之地,滇濮、句町、夜郎、葉榆、桐師、雋唐侯王國以十數,編發左衽,隨畜遷徙,莫能相雄長。”然自戰國以來即與中原發生各種聯系,此詩借助許多傳說故事,敘寫了云南的開發歷史。
【作者】
王思訓,清代詩人。字疇五,號永齋,昆明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進士,歷官翰林侍讀,曾督學江南。詩及古文、駢文皆有時譽,著有《滇乘》、《見山樓集》等。
【注釋】
①此句作者原注:“漢武帝置牂牁、夜郎、越雋、沉黎、武都五郡,雖曰西南夷,實多蜀地。”古代統稱四川及云、貴一代為“西南夷”。②此句寫“莊濠王滇”故事。原注: “莊濠略滇,初居玉女城居之。”莊濠,一作莊蹻,戰國楚人,約公元前300年率眾沿沅水入黔中直到滇池附近定居,與當地土族融匯。③此句寫金馬山傳說。金馬,即金馬山,在昆明滇池東,與滇池西碧雞山相對。阿育,阿育王,古印度摩揭陀國孔雀王朝國王。原注:“《滇載記》:周宣王時,西竺摩揭提(即摩揭陀)國王曰:阿育生三子,王有神驥,其色如金,不可羈制,惟見舊轡乃就。三子皆欲得。王縱騎,命捕獲者主之。王愛其幼子至德,私授以舊轡,至德追至昆明東山,出轡邀獲焉。時哀牢夷叛阻道,至德不能返國,既歿,為金馬山神。”④此句借石鯨傳說寫漢武帝欲南征昆明故事。古代滇池以西、洱海附近有部族名“昆明”。傳說秦始皇曾刻石為鯨魚,長三丈,漢武帝欲伐昆明,以其地有池,乃于長安鑿巨池以習水戰,置石鯨于水上。唐杜甫《秋興八首》之七:“織女機絲虛秋月,石鯨鱗甲動秋風。”鬣,須。鼓,振動。⑤此句寫漢武帝遣使南求通入古印度道路事。據《史記》和《漢書》說,張騫通西域歸來,向武帝說在大夏(今阿富汗北部)見到蜀布、邛杖等物,人們說是由“身毒”傳過去的,張騫認為云南、四川一帶必有通往身毒的道路。武帝于是命王然于等為中郎將,持節往東南夷地區探尋道路,至洱海,為昆明族所阻。身毒,古印度之音譯。⑥此句原注:“《漢書》:南越反,上發南夷兵,且蘭君怒,亦反,殺使者。漢遣八校尉破南越,還誅隔滇道者頭闌。”頭闌,即且闌。漢武帝于今貴州福泉一帶曾置且闌縣。⑦此句原注:“《漢書》:上(武帝)使中郎將司馬遷西征巴蜀,南略邛筰昆明,還報命。”史遷,即司馬遷。
上一篇:(明)顧應祥《安寧溫泉》詠云南安寧溫泉詩詞
下一篇:(清)何彤云《石林》詠云南石林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