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楊慎《感通寺》詠[云南]·感通寺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明)楊慎
岳麓蒼山半, 波濤黑水分①。
傳燈留圣制②,演梵聽華云③。
壁古仙苔見, 泉香瑞草聞。
花宮三十六④, 一一遠人群。
【題解】
感通寺一名蕩山寺,在大理舊城南約5公里的圣應峰麓山。峰巒環(huán)顧,林壑幽深,為南詔古剎之一。黃元蕩《蕩山志略》:“蕩山主寺,漢時摩騰、竺法蘭由天竺人中國時建。唐李成眉重修,蒙氏僧波羅更茸之,迨元修于段苴實,至明修于黔國公,嘉靖間又修于御史李中溪。”嘉靖九年楊慎游大理,曾寓此寺20余日,撰《轉注古音略》,并題寺額“海光寺”。此詩即作于當時,描寫感通寺勝景及因之聯想到的一些歷史故事。
【注釋】
①岳麓:感通寺在蒼山圣應峰麓,詩稱“岳麓”,是因為南詔王閣羅鳳于唐大歷時改號大理國,自稱日東王,封“五岳四瀆”,以點蒼山為中岳,祿勸州北烏龍山為東岳,麗江西玉龍山為北岳,永昌高黎貢山為西岳,景東蒙樂山為北岳(見楊慎《云南山川記》)。②黑水:此當指洱海。程大昌《演繁露》以西洱河貫葉榆澤為古黑水,葉榆澤即洱海。《蠻書》以麗水合彌諾水為黑水,即今漾濞江,彌若水即彌次河,即洱水上游,下游入瀾滄江,故又有稱瀾滄江為黑水。②此句原注: “感通寺有僧無極者,洪武中率僧眾歸附朝京, (太祖朱元璋)御制十六詩送之還。詩云: ‘眾僧經通佛,旨語皆華云。’華云,華言也。”無極回大理,拓地建寺,增至三十六院。傳燈,本謂佛法受授如燈火傳照,其明轉多,此處借指世傳賜詩,奉為法寶。圣制,御制。指明太祖所撰之詩。③演梵:即演唱佛偈。④花宮:即寺院。唐李頎《宿瑩公禪房聞梵》:“花宮仙梵遠微微,月隔高墻鐘漏稀。”
上一篇:(明)楊慎《游崇圣寺》詠云南崇圣寺詩詞
下一篇:(清)沙琛《上關蝴蝶泉》詠云南蝴蝶泉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