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楊慎《游崇圣寺》詠[云南]·崇圣寺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明)楊慎
塵剎非人境①,煙霞是佛都②。
山開銀色界, 海涌玉浮圖③。
追蠡形猶壯④,伽藍跡已無⑤。
經函飄粉蠹, 畫壁剝天吳⑥。
零雨頹墻草, 驚風廢井梧。
禪心隨夜寂⑦,旅望對秋孤。
遠目窮千里, 傾杯倒百壺。
狂歌意無極, 感此歲月徂⑧。
【題解】
崇圣寺原在大理城北約1公里,傳說建于唐五代,早廢,現僅存三塔。主塔方形,中空,名千尋塔,高69.13米,16層。南北兩小塔實心,八角形,各10層,均高42.19米。三塔鼎峙,撐天拄地,玉柱標空,雄渾壯麗。作者遭謫邊地,始終有報國無門之感。此詩即寫其見崇圣寺荒廢所生發的孤寂、感憤的情懷。
【作者】
楊慎,明代文學家,生平見前湖北《登黃鶴樓》詩。
【注釋】
①塵剎:人世間的寶塔。非人境:塔身挺拔高聳,給人以超出塵寰的感覺。②佛都:大理自南詔以來,佛教盛行,有“妙香國”之譽,故稱其為“佛國”。③浮圖:亦作浮屠,佛教語,指佛塔。塔身為白色,故稱玉浮圖。④此句謂鐘鈕雖經磨損仍很堅牢。追蠡,原意為鐘紐剝蝕欲斷貌,語出《孟子·盡心下》,后用以指經久而剝蝕之鐘器。崇圣寺原有巨鐘。⑤伽藍:佛教語,寺院。⑥本句謂壁畫為水所毀。天吳:水神。⑦禪心:謂坐禪時心境專一,冥想佛理。⑧徂(cu):歲月逝去。
上一篇:(清)徐崇岳《新秋同諸君泛舟大理海子和升庵太史原韻》詠云南洱海詩詞
下一篇:(明)楊慎《感通寺》詠云南感通寺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