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陳維崧《沁園春·秋日登姑蘇玄妙觀彌羅閣》詠[江蘇]·玄妙觀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清)陳維崧
肅肅多陰,蕭蕭以風,危乎高哉①。見飛甍復榭②,虹霓轇轕③,梅梁藻井④,龍鬼毰毸⑤,燈燭晶瑩,鐸鈴戛觸⑥,虎篆雷音百幅裁⑦。鏘劍佩⑧,是南陵朱鳥⑨,北極黃能⑩。玲瓏月殿云階,況珠斗爛斑絕點埃(11)。正井公夜戲(12),犀枰象博(13)。麻姑晝降(14),繡帔瑤釵(15)。叱日呼煙,囚蛟鎖魅(16),五利文成未易才(17)。銀鸞背(18),笑蟾蜍窟里(19),金粟爭開(20)。
【題解】玄妙觀在蘇州城中心,南臨繁華的觀前街。是一組歷史悠久、規模宏大的道教古建筑群。始建于西晉咸寧二年(276),相傳建在春秋時吳宮舊址上,初名真慶道院,唐開元初稱開元宮,北宋更名天慶觀,元至元二年(1264)始名玄妙觀。明洪武設道紀司于此。曾一度改為正一叢林。清康熙極盛時,有殿宇30多座。清末部分建筑毀于戰火。此詞描繪玄妙觀三清殿后彌羅閣的建筑、雕刻和道教的陳設,繪聲繪色。詞句之鉤棘生澀,正足以傳達光怪陸離的氣氛和嘆為觀止的心理。
【作者】
陳維崧(1625—1682),清代文學家。字其年,號迦陵,陽羨(今江蘇宜興)人。早歲能文,補諸生,游食四方,往來各地,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授檢討,入館修《明史》,不久即病卒。一生從事詩、詞、散文、駢文創作,以詞為最大宗,今存1600余首,被稱為“古今無兩”。詞的題材廣闊、內容豐富,風格也多樣,與朱彝尊齊名,朱為當時的“浙派”領袖,而陳則被稱為“陽羨派”的創立者,著述以《湖海樓詩文詞全集》收羅較全。
【注釋】
①“肅肅”三句寫彌羅閣的高聳陰森。②飛甍:指閣頂的屋脊和飛檐。復榭:重樓。③镠轕(jiao ge):交錯糾纏貌。此言閣樓上的梁拱,如虹霓一樣糾纏在一起。④梅梁:雕繪梅花的屋梁。藻井:室內彩繪的頂板(承塵)。⑤毰毸( pei sai ):張揚飛動之狀。⑥鐸:古代樂器,大鈴的一種,形如鐃鉦而有舌。這句說,道場的鈴鐸在碰撞。⑦虎篆:指道教的符箓,是一種筆畫屈曲、似字非字的圖形。雷音:道教有五雷天心正法,此指道士的誦經聲。百幅裁:指室內懸掛的各種旗幡。⑧鏘劍佩:謂道士步罡踏斗,寶劍和佩玉鏗鏘有聲。⑨朱鳥:即朱雀。神話中的南方之神,二十八宿中的南方七宿。因組成鳥形,位置在南方,色紅,故稱“南陵朱鳥”。⑩黃能(nai):三足鱉。借指神話中的北方之神玄武。舊以為玄武之象為龜蛇合體。(11)“玲瓏”兩句說,道場上掛滿了星宿的圖案,恍惚之間,如置身于月殿云階。(12)井公:《穆天子傳》載,“天子北人于邴,與井公博,三日而決。”注謂井公為“隱而賢者”。(13)犀枰象博:以犀角為飾的棋枰,用象牙制作的弈具。(14)麻姑:傳說中的女仙。(15)帔(pi):披風。(16)“叱日”兩句說:道士聲言請下各路尊神,念動咒語,驅鬼降妖。(17)五利:即西漢方士欒大,自言能通神,漢武帝曾封他為五利將軍,后術敗被殺。文成:即西漢方士李少翁,自稱能“致鬼”,漢武帝曾封他為文成將軍,亦因術窮伏誅。未易才:猶言一樣的伎倆。這句是嘲笑眼前煞有介事的道士,如西漢時的五利、文成一樣,不過裝模作樣。(18)銀鸞背:指乘跨在銀鸞背上的神仙。鸞,古人稱一種似鳳的大鳥。(19)蟾蜍窟:指月宮。傳說月中有蟾蜍,故云。(20)金粟:桂花的別名。
上一篇:(明)高啟《入郭過南湖望報恩浮圖》詠江蘇北寺塔詩詞
下一篇:(清)彭啟豐《戊寅歲元夕網師園張燈合樂即事》詠江蘇網師園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