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歐陽修《朝中措·送劉原甫出守維揚》詠[江蘇]·平山堂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宋)歐陽修
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①。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②。 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鐘③。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④。
【題解】平山堂在揚州西北大明寺西側(cè)。北宋慶歷八年(1048),歐陽修任揚州知州時建。從堂上望去,惟見江南諸山拱揖欄前,故名平山堂。現(xiàn)有建筑是清同治年間重建,為敞口廳,面闊五間,堂前有平臺。為揚州重要游覽處。此詞作于嘉祐元年(1056)劉原甫(名敞)出守揚州時。因揚州是作者舊守州郡,所以自然地聯(lián)系自己守揚州時有關景物,并因此流露出人生易老的慨嘆。上片寫景,下片抒情,筆調(diào)灑脫健舉。
【作者】
歐陽修(1007—1072),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水(今屬江西)人。天圣進士,歷知制誥、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官至參知政事,神宗熙寧四年(1071)以太子少師臻仕。北宋古文運動領袖,散文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亦工詩詞,又與宋祁合修《新唐書》,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公集》。
【注釋】
①平山堂位于高岡(蜀岡)上,并不高,只是四望開闊顯得高,故云“倚晴空”。據(jù)宋王象之《輿地紀勝》載,登上平山堂, “負堂而望,江南諸山,拱到檐下”,則山之體貌,在“晴空”下應是清晰的,何謂“有無中”。故曾有人因此懷疑歐陽修“短視”。蘇軾曾以“江南煙雨”釋之(見《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實際上從揚州望江南,青山隱隱,近者、大者可見,遠者、小者若無,似也可以說“山色有無中”。此句本王維《漢江臨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之成句。②慶歷八年歐陽修出守維揚,不到一年即移任潁州,至寫此詞時已七八年,故云“別來幾度春風”。 “手種”兩句雖為念舊,卻無悲戚之意,給人以欣欣向榮、格調(diào)軒昂之感。據(jù)說歐陽修曾在堂前親栽一棵柳樹,人稱“歐公柳”。③“文章”三句寫劉敞。《宋史·劉敞傳》載,劉敞“為文尤贍敏,掌外制時,將下直,追封王、主九人,立馬卻坐,頃之,九制成。歐陽修每于書有疑,竹簡來問,對其使揮筆,答之不停手,修服其博。”此可為“文章太守,揮毫萬字”注腳。④“行樂”兩句寫自己。衰翁,作者自謂。
上一篇:(唐)劉禹錫《烏衣巷》詠江蘇烏衣巷詩詞
下一篇:(宋)劉敞《登平山堂寄永叔內(nèi)翰》詠江蘇平山堂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