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馮敏昌《七星巖五首其二》詠[廣東]·七星巖·石室?guī)r的山水名勝詩(shī)詞賞析
(清)馮敏昌
鐵壁森千尋, 云門呀百丈。
門前北海記①, 快讀神先王②。
景福書者誰(shuí)? 擘窠郁相向③。
宋元盛題識(shí), 崖高漸難傍④。
捫歷更行行⑤, 穹窿忽天放。
云構(gòu)似宮庭, 羽衛(wèi)羅旗仗。
拊閽心踴躍⑥, 排閶精詄宕⑦。
噌吰聽鼓鐘⑧,翔舞見獅象⑨。
大聲發(fā)爆竹, 地軸儼搖蕩。
陰洞殊懔懔, 炳炳觀龍藏。
石床睹蜿蜒, 神淵幾深廣。
回登璇璣臺(tái), 日月儼弦望⑩。
華蓋雜花葩, 衛(wèi)此仁慈相。
一線看天門, 巖后白云漲。
【題解】
作者《七星巖五首》詩(shī)與李邕《端州石室記》、黎簡(jiǎn)《南服隕石》詩(shī)曾被稱為“石室三絕”。此錄組詩(shī)第二首,主要描繪石室洞中的靈妙勝跡。
【作者】
馮敏昌(1747-1806),字伯求,號(hào)魚山。清欽州(今屬?gòu)V西)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進(jìn)士,曾任刑部河南司主事,后主講端溪、越華、粵越三書院。有《羅浮草堂詩(shī)鈔》。
【注釋】
①北海記:即李邕《端州石室記》,李邕曾任北海太守,故稱李北海。②神王:謂精神旺盛。王,同“旺”。③擘窠:本篆刻之名,后通稱大字曰擘窠書。此指石室?guī)r東壁李邕所書“景福”二字。④“宋元”兩句謂宋元以來(lái)題字很多,石刻相挨,高處不可再上。⑤捫歷:唐李白《蜀道難》: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扶膺坐長(zhǎng)嘆。”參、井皆為星宿名,分別為蜀地和秦地的分野,謂行于蜀道可以上摩參宿而跨越斗宿,后因以“捫參歷井”形容山勢(shì)高峻、道路險(xiǎn)阻。⑥拊閽:敲擊天門。拊,拍擊。閽,門,此指天門。《文選·揚(yáng)雄〈甘泉賦〉》:“選巫咸兮叫帝閽。”劉良注: “帝閽,天門也。”⑦閶:即閶闔,傳說(shuō)中的天門。 《離騷》:“吾令帝閽開門兮,倚閶闔而望予。”詄(yi)宕:心曠神怡貌。⑧噌吰:象聲詞,此狀鐘鼓聲。鐘鼓:鐘指石鐘乳,石室?guī)r洞中有石鼓,清人梁佩蘭有《石鼓歌》詩(shī)。⑨獅象:言洞中鐘乳石之狀。⑩弦望:指農(nóng)歷每月初七、八,廿二、三,十五、十六。漢王充《論衡·四緯》: “八日月中分,謂之弦。十五日日月相望謂之望。”
上一篇:(元)李璞《石室》詠廣東七星巖·石室?guī)r詩(shī)詞
下一篇:(明)王泮《仙掌秋風(fēng)》詠廣東七星巖·仙掌巖詩(shī)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