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劉禹錫《竹枝詞九首錄五》詠[重慶]·奉節(jié)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唐)劉禹錫
白帝城頭春草生①,白鹽山下蜀江清②。
南人上來歌一曲, 北人莫上動鄉(xiāng)情。
兩岸山花似雪開, 家家春酒滿銀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③,永安宮外踏青來④。
城西門前滟滪堆⑤,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惱人心不如石, 少時東支復(fù)西來。
瞿塘嘈嘈十二灘⑥,此中道路古來難。
長恨人心不如水, 等閑平地起波瀾⑦。
山上層層桃李花, 云間煙火是人家⑧。
銀釧金釵來負(fù)水⑨,長刀短笠去燒畬⑩。
【題解】
竹枝詞是巴渝民歌中一種,據(jù)說系邊舞邊唱,唱時吹短笛,擊鼓應(yīng)節(jié),音調(diào)婉轉(zhuǎn)動人。劉禹錫任夔州刺史時,曾依聲作詞兩組。此所錄五首皆寫夔州山水風(fēng)情,民歌味很重,是歷來傳誦的名篇。
【作者】
劉禹錫,唐代詩人,生平見前江蘇《烏衣巷》詩。
【注釋】
①白帝城:在奉節(jié)城東約4公里,瞿塘峽西口長江北岸,漢末公孫述所建,三國時劉備伐吳失敗,曾在白帝城托孤于諸葛亮。②白鹽山:白鹽山峙立于瞿塘峽口南岸,其色如白鹽,故名,與其色赭紅的赤甲山相對,兩山夾抱如門闕,稱“夔門”。蜀江:指流經(jīng)夔門的長江,因地在蜀地,故稱。③昭君坊:當(dāng)為唐時夔州城內(nèi)之坊名。昭君,王昭君,漢成帝時曾奉命遠(yuǎn)嫁匈奴“和蕃”。昭君故里在湖北長江邊,靠近巫山,故有昭君生于巫山十二峰下之說。④永安宮:遺址在今奉節(jié)城北郭。《夔州府志》:“永安宮,(蜀)先主征吳為陸遜所敗,還白帝,改魚復(fù)為永安宮。”踏青:春天初草初生時到郊野游覽。秦味蕓《月令粹編》引《月令廣記》: “蜀俗正月初八日,踏青游冶。”⑤滟滪堆:又名燕窩石,位于白帝山下瞿塘峽口大江中,是一堆兀立江中的巨大礁石,長約30米,寬約20米,高40米,每當(dāng)長江枯水季節(jié),橫踞航道,洪水季節(jié),又激起狂瀾,歷來被稱為長江航行的攔路虎,1959年被炸掉。⑥瞿塘:瞿塘峽,長江三峽之一,起于奉節(jié)白帝城,東至巫山縣的大溪,全長8公里。⑦等閑:無端。⑧云間煙火:指山上白云生處人家的炊煙。⑨銀釧金釵:此指戴著各種飾物的當(dāng)?shù)厣贁?shù)民族婦女。負(fù)水:背水。⑩長刀短笠:指佩刀帶笠的當(dāng)?shù)厣贁?shù)民族男子。燒畬:燒荒耕種。
上一篇:(唐)杜甫《登高》詠重慶奉節(jié)詩詞
下一篇:(元)吳皋《重慶》詠重慶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