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天祥《采石》詠[安徽]·采石磯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宋)文天祥
不上蛾眉二十歲①,重來為墮山河淚②。
今人不見虞允文③,古人曾有樊若水④。
長江闊處平如驛⑤,至此介然衣帶窄⑥。
欲從謫仙捉月去⑦,安得燃犀照神物⑧!
【題解】作者路過采石磯時,正是民族斗爭激烈之時,所以觸景感懷,慨嘆虞允文這樣抗金英雄難得,而樊若水這樣的賣國賊卻執掌朝政,表達了詩人的心情。
【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南宋名臣。字履善,一字宋瑞,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寶祐四年(1256)進士第一,開慶元年(1259)除簽書寧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后歷殿試考官、禮部郎官、江西提刑,知寧國府、贛州、平江府,德祐二年(1276)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惲馬,景炎三年(1278)兵敗海豐五坡嶺,被俘后解送大都,不屈死。能詩文,諸體兼備,多格調高昂之作,有《文山集》、 《指南錄》等。
【注釋】
①蛾眉:安徽當涂與和縣之間的長江岸,有兩山如門闕,分稱東西梁山,統稱天門山,因如列眉橫黛,又統稱蛾眉山。采石磯所在的翠螺山即在東梁山下,故此處“蛾眉”指采石磯,磯上舊有蛾眉亭。②時金兵人犯,南宋政權腐敗無能,山河破碎,作者不禁為此黯然落淚。③虞允文:南宋仁壽人,字彬甫,紹興二十三年進士,官至左丞相兼樞密使等職。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主亮南下,允文到采石犒師,適主將王權遁,新將未到,三軍無主,允文督戰抗金,獲采石大捷。④樊若水:即樊知古,宋初長安人。原為南唐縣令,投趙宋,引宋兵渡江至采石,旋陷南京,滅南唐。此喻指南宋朝廷中的一些主降的大臣。⑤驛 (yi):驛道。⑥介然:忽然。 《老子》: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惟施是畏。”衣帶窄:江流至此變得狹窄,如一衣帶水。⑦謫仙:即李白。捉月:指李白醉后跳入江捉月溺死的傳說。⑧此句意為怎么能夠得以像溫嶠那樣燃犀照明,使妖魔鬼怪顯露原形呢?《晉書·溫嶠傳》載溫嶠平蘇峻還鎮, “至牛渚磯,水深不可測。世云其下多怪物。嶠遂毀犀角而照之,須臾見水族……奇形異狀,或乘馬車著赤衣者。”又見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七。
上一篇:(唐)劉禹錫《晚泊牛渚》詠安徽采石磯詩詞
下一篇:(清)黃景仁《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樓醉中作歌》詠安徽采石磯·太白樓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