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韋應物《秋景詣瑯玡精舍》詠[安徽]·瑯玡山·瑯玡寺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唐)韋應物
屢訪塵外跡, 未窮幽賞情①。
高秋天景遠②, 始見山水清。
上陟巖殿憩③, 暮看云壑平。
蒼茫寒色起, 迢遞晚鐘鳴④。
意有清夜戀⑤, 身為符守嬰⑥。
悟言緇衣子⑦, 瀟灑林中行。
【題解】瑯玡寺原名寶應寺,又曰開化寺、開化律寺,始建于唐,此后歷代均有重修或增筑。全寺由低到高,依山而建,四周山深林密,幽雅邃古。此詩系作者任滁州刺史時所作,記述了秋日拜訪瑯玡寺所見的景色。詣,前往。精舍,道士、僧人修煉居住之所,這里指瑯玡寺。
【作者】
韋應物(737—786),唐代詩人。京兆(今陜西西安)人。出身高門,少以三衛郎事玄宗,任俠負氣,放浪京司,后重入太學,折節讀書,任洛陽丞、京兆功曹,又任高陵、櫟陽令,建中初授比部員外郎,建中四年(783)出任滁州刺史,貞元元年(785)調江州刺史,四年又為蘇州刺史。交游廣泛,當時詩名頗著,各體皆佳,尤長五言,有《韋蘇州集》。
【注釋】
①窮:窮盡。幽賞情:欣賞幽雅景色的情趣。②此句說秋季天高氣爽,景色看得遠。③陟:升、登。憩:休息。④迢遞:形容鐘聲綿延不絕。⑤此句言因愛戀這清靜的夜晚而有意在此住上一夜。⑥符守嬰:因為擔任太守的職務而有牽纏(不能留此過夜)。符守:受命為太守的意思。嬰:牽掛、羈絆。⑦緇衣子:指僧人。緇衣,黑色的衣服,此處指僧人的法衣。
上一篇:(宋)歐陽修《豐樂亭游春三首錄一》詠安徽瑯玡山·豐樂亭詩詞
下一篇:(宋)歐陽修《題滁州醉翁亭》詠安徽瑯玡山·醉翁亭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