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蟣虱龍象
【出典】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宋義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蟣虱。”南朝宋·裴骃《史記集解》:“言虻之搏牛,本不擬破其上之蟣虱,以言志在大不在小也。”宋·釋法云《翻譯名義集·大論》:“那伽或名龍,或名象,是五千阿羅漢中最大力,以是故言如龍如象,水行中龍力最大,陸行中象力最大。”
【釋義】 蟣虱,指虱子和虱卵,多用以形容極小的生物;龍象是力氣最大的生物,二者連用指事物大小不齊。
【例句】 腦后功名,腳跟富貴,夢斷春旗仗。幅巾蕭散,任他蟣虱龍象。(洪咨夔《念奴嬌·敬借老人燈韻為壽》2466)這里的“蟣虱龍象”指外界大大小小的功名利祿。意謂“老人”早已看破了人間的功名富貴,十分滿足自己的隱居生活。
上一篇:典故《虀臼》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虺不如熊》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