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飛渡
【出典】 《晉書》卷三四《杜預傳》:“預以太康元年正月,陳兵于江陵……又遣牙門管定、周旨、伍巢等率奇兵八百,泛舟夜渡,以襲樂鄉。多張旗幟,起火巴山,出于要害之地,以奪賊心。吳都督孫歆震恐,與伍延書曰:‘北來諸軍,乃飛渡江也。’”
【釋義】 晉初,鎮南大將軍杜預統兵攻吳,派奇兵于夜間泛舟渡江,襲擊吳地,被吳都督視為“飛渡”。后世因用此典詠渡江奇擊。
【例句】 誰道投鞭飛渡,憶昔鳴髇血污,風雨佛貍愁。(辛棄疾《水調歌頭·舟次揚州和人韻》1873)這里合用本典與“投鞭”典(參見該條),追憶金主完顏亮氣焰囂張,妄圖渡江南侵事。
上一篇:典故《飛彈圓熟》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飛車》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