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賦緇衣
【出典】 《詩經·鄭風·緇衣》:“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為兮。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之粲兮。……緇衣之席兮,敝予又改為作兮。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之粲兮。”《緇衣序》:“《緇衣》,美武公也。父子并為周司徒,善于其職,國人宜之,故美其德。”《禮記·緇衣》:“子曰:‘好賢如《緇衣》,惡惡如《巷伯》,則爵不瀆而民作愿,刑不試而民咸服。’”
【釋義】 《緇衣》歌詠了鄭國某貴族禮賢愛士之舉,舊解以為這首詩是稱頌鄭武公父子皆善于其職之作。后因用“賦緇衣”作為稱頌賢良宰輔的典故。
【例句】 兩世風流今可見,一門恩數古來稀,誰與賦緇衣。(王安中《安陽好》九首其八752)這首詞是稱頌出自于安陽的北宋賢宰相韓琦、韓忠彥父子的,故這里用“賦緇衣”切合其事,將韓氏父子比美于兩代并為周司徒的鄭武公父子。
上一篇:典故《賦登高》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賦蛜蝛》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