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鳧短鶴長
【出典】 《莊子·駢拇》:“彼正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故合者不為駢,而枝者不為跂;長者不為有余,短者不為不足。是故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徑雖長,斷之則悲。”唐·成玄英疏:“鳧,小鴨也。鶴,鴿之類也。脛,腳也。自然之理,亭毒眾形,雖復修短不同,而形體各足稱事,咸得逍遙。而惑者方欲截鶴之長續鳧之短以為齊,深乖造化,違失本性,所以憂悲。”
【釋義】 《莊子》的作者認為:鳧的腿短而鶴的腿長各自適合它們的自然本性,短者不為不足,長者不為有余。絕不能斷長續短。借以宣揚人的行為應合于自然。
【例句】 鳧短鶴長真個定,勛業來遲,不用頻看鏡。(毛滂《蝶戀花·秋晚東歸,留吳會甚久……》678)這里用《莊子》語,感嘆世人各自才具、命運不同,功名不可強求。
上一篇:典故《鳧仙》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鳧舄》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