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動地鼙鼓
【出典】 唐·白居易《長恨歌》:“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漁陽鞞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見《全唐詩》卷四三五)按:鞞,同“鼙”。
【釋義】 鼙鼓,古代軍用小鼓。白居易詩敘寫平盧、范陽、河?xùn)|三鎮(zhèn)節(jié)度使安祿山在漁陽郡發(fā)動叛亂,起兵反唐,有“漁陽鞞鼓動地來”之句。宋人化用入詞。
【例句】 須臾動地鼙鼓,截江組練驅(qū)山去,鏖戰(zhàn)未收貔虎。(辛棄疾《摸魚兒·觀潮上葉丞相》1868)這里用“動地鼙鼓”形容洶涌的江潮聲勢浩大。
上一篇:典故《凍芋秋瓞》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動詩興》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